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石公碑

(2022-06-26 17:58:29)
标签:

汉代石刻《黄石公碑》

分类: 古迹石刻
黄石公碑


黄石公碑


黄石公碑


黄石公碑

2000年,徐州铜山汉王与萧县白土镇结合处出土一方熹平五年(176年)镇墓刻石。因首行刻有“黄石公”三字,内容又与禳灾镇墓有关,故定名为“黄石公禳灾镇墓刻石”。全文187字,释文如下:

黃石公,冢真厭諸不食,還自受央;諸言不可,還自受其禍;諸言不朽,還自受其右;諸言不時,還受其央。固言從東方來者,西方金伐斬之;固從南方來者,北方水引而溺煞;固從西方來者,南方火斬伐而剋之;固從北方來者,中央土引而塞之;固從四方來者,日月磨之。諸有塗此書者皆得其央,皆言名者得神力。如律令。大齊王時受公恩,石為金關,下為玉籥,千秋億年,壽命止不死。丘丞、莫伯、地下二千石,大事毋相求,小事毋相勞。如律令。熹平五年,太歲在辰,三月廿九日,百食所到。


黄石公是汉初出现的神仙,不过黄石公事迹的文献记载非常少。东汉镇墓文一般是假托“天帝使者”“黄帝使者”的名义,而这篇镇墓文的发布者是黄石公。

汉代,鬼神迷信盛行,出现各种灾祸,都要进行禳灾。对于因疾病而死的人,称为“厉鬼”或“注鬼”,为避免死者将疫病传染给生人,要举行“墓门解除”仪式,使人鬼分途,不殃及生人。

“黄石公禳灾镇墓刻石”镇厌的对象为“诸不食”的“愆痼”。碑文中虽然没有直言“解注”,但同为解除病疾,也可以理解为解注。汉代解注的法术很多,与冢墓有关的主要是五方注,是从墓冢不同的方位解除注害。《太上洞神洞渊神咒治病口章》曰:“如此之鬼王与五方注鬼,东方青注,南方赤注,西方白注,北方黑注,中央黄注。”“注从东方来者,以金断之;注从南方来者,以水灭之;注从北方来者;以土却之;注从西方来者,以火消之;注从中央来者,以木禳之。五行之注,各当位自止灭之。”

五方注的镇压法术来自“五行相克”的理论。安徽寿县《居巢刘君墓镇石题记》有:“除居巢刘君冢恶气。告东方青帝,主除黄气之凶。告南方赤帝,主除西方白气之凶。告西方白帝,主除青气之凶。告北方黑帝,除北方黑帝,主除赤帝之凶。告中央黄帝,主除北方黑帝气凶。”居巢刘君镇墓石将五行与五帝、五气相配,以相生相克的理论祛除凶气。文中的“告”读为“诰”,“诰咎”也是解除所用方术之一。这种法术与《黄石公碑》中的除痼法并无大异。

“黄石公禳灾镇墓刻石”具有神秘的道教色彩。东汉末年的疾疫流行,刺激了道教禳灾疗疾等科仪的产生。“黄石公禳灾镇墓刻石”的年代为熹平五年(176),正是太平道形成的重要时期。太平道以阴阳五行、符箓咒语为根本教法,“黄石公禳灾镇墓刻石”中的五行厌胜法与太平道的巫术思想基本一致。“黄石公禳灾镇墓刻石”对于研究早期道教的灾异思想、民间信仰、讖纬迷信、阴阳五行等诸多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文字源自武利华老师,致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