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望山摩崖造像

(2021-12-21 13:32:59)
标签:

孔望山摩崖造像

分类: 古迹石刻
孔望山摩崖造像

孔望山摩崖造像
孔望山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锦屏山东北,距海州古城2.5公里,是一个孤立的山丘,东西长约800米,南北宽300米,海拔高度129米,山体由太古代晚期的混合花岗岩构成,山间有怪石松柏,风光秀美。孔望山的得名,最早见于宋人写的《太平寰宇记》,该书记载孔望山是“孔子之郯”时,登此山以望东海,故称孔望山。明代《隆庆海州志》序也记载此事:“孔子问官于郯子,因而观海。”

孔望山摩崖造像
孔望山摩崖造像位于南麓最西端,依山岩的自然形势雕成。现可识并已编号的图像有105个,刻在东西长17米、高8米的山崖上。

孔望山摩崖造像

孔望山摩崖造像

孔望山摩崖造像

孔望山摩崖造像
佛立像

孔望山摩崖造像
道教人物黄帝

孔望山摩崖造像

孔望山摩崖造像
老子像
在道教中,老子为“大老君”尊为后圣,其下的东海君为古东海之神,被奉祀于“东海庙”。传世汉印有“东海庙长”,为三、四百石官吏(相当于东汉—小县之长)之印,表明东海庙是东汉时期由官府管理的一处极为重要的道教庙宇。宋代赵明诚所著《金石录》收录了东汉熹平元年(公元172年)《东海庙碑》碑文。该碑的碑座据有关考证是孔望山脚下的石碣形碑座。总之,从自然地理环境、文化因素、历史记载和目前的考古发现,早期道教的重要遗存——“东海庙”应当就在孔望山遗址之中。表明连云港地区应当是东汉海滨地区的道教活动中心。

孔望山摩崖造像

孔望山摩崖造像
供养人像

孔望山摩崖造像

孔望山摩崖造像
佛坐像

孔望山摩崖造像
供养人像

孔望山摩崖造像
佛坐像和供养人

孔望山摩崖造像

孔望山摩崖造像
供养人

孔望山摩崖造像

孔望山摩崖造像


孔望山摩崖造像


孔望山摩崖造像
涅槃图

孔望山摩崖造像
涅槃图

孔望山摩崖造像
舍身饲虎图
不是很清晰,上部一人横卧,下面一小人横卧,右下角一供养人。见下图右上部分。

孔望山摩崖造像

孔望山摩崖造像

孔望山摩崖造像

孔望山摩崖造像

孔望山摩崖造像

孔望山摩崖造像
供养人

孔望山摩崖造像


孔望山摩崖造像
一组乐舞场景

孔望山摩崖造像
佛教菩萨(网络图片)

孔望山摩崖造像
当地文物工作者拓印佛像(网络图片)

孔望山摩崖造像
造像群像有三种:浮雕造像、小龛内的线刻画像和附属于浮雕造像的台座和灯碗。浮雕造像共有89尊,其中道教的汉装人物像4尊,分别为老子及其供养人、关令尹喜和黄帝。属佛教人物造像共85尊,主要为佛经变故事,核心是位于造像中央偏下部的“涅磐图”,共由46尊人物图像组成,中心人物是高浮雕的释迦牟尼仰身卧像。

孔望山摩崖造像
孔望山摩崖石刻造像发现于1979年。这一发现改变了佛教是从西土传到东方来的定论。1988年,孔望山摩崖石刻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雕造时间,原经国家文物局有关专家论证,推算摩崖造像为“东汉桓、灵之际的历史遗存”,比筑于建元二年(公元336年)的敦煌莫高窟还要早200年,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一处佛教摩崖造像。

2005年9月22日,经过连云港市文物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现场勘查,中国文物研究所石窟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贾瑞广先生发现的孔望山石象“永平四年四月”的铭刻得以确认。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将位于连云港市的孔望山摩崖石刻雕造时间确认为永平四年,即公元61年。这不仅使多年来考古界、历史学界有关孔望山摩崖石刻造像雕造时代的“东汉说”、“魏晋说”、“唐代说”的纷争得以统一,而且将佛教传入中国、佛像雕造的时间提前了127年。

中国文物研究所石窟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贾瑞广的这一发现表明,佛教在印度诞生之后,可能于公元初就从海上传到了中国。贾瑞广认为,孔望山摩崖造像是迄今为止的我国最早佛教摩崖造像。孔望山石象与佛教摩崖造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同一时代雕造,互有联系的一处雕像群。石象蹄足上的仰莲雕刻,表现了释迦牟尼“乘象投胎”的内涵,和摩崖造像中“舍身饲虎”“涅盘图”等佛教传说故事,共同组成了早期佛教传入中国、佛教与道教交错的社会生活画面。

孔望山摩崖造像
离造像群东70米处有一大型的圆雕石像,南150米处有一圆雕石蟾蜍。石象南25米处还有一块顶部有人工凿槽的“馒头状”巨石。

孔望山摩崖造像

孔望山摩崖造像

孔望山摩崖造像

孔望山摩崖造像

孔望山摩崖造像

孔望山摩崖造像
在造像群东南侧不远处有一汉代高大石象,它体型雄健浑厚,神态温良驯善。石象左腹刻脚带脚铃,手持长钩的象奴。以钩驯养家象属汉代常见之术,驯象用钩与大象则常见佛家经典和佛事活动之中。石象四足下,均刻出仰莲一朵,更表明了石象佛教题材的性质。

孔望山摩崖造像


孔望山摩崖造像

孔望山摩崖造像
再往南较远处,便是汉代的石蟾蜍。战国秦汉,直到魏晋,蟾蜍一直被人们视为神物,是辟五兵、镇凶邪、助长生、主富贵的吉祥之物。对有着超自然的神灵信仰的人们来说,只要是免灾降福的,佛祖、上帝、道尊与蟾蜍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孔望山摩崖造像

孔望山摩崖造像

孔望山摩崖造像

孔望山摩崖造像

孔望山摩崖造像

部分资料来自连云港博物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