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岛中间埠双塔

(2021-03-24 21:55:38)
标签:

崂山寺庙

中间埠双塔

七级双塔

分类: 佛庙道观
青岛中间埠双塔

青岛中间埠双塔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句话。所谓“浮屠”,就是“塔”的意思。

巧合的是,在青岛即墨,有个叫做“七级”的地方,而“七级”这个地方,也的确有塔。

这个“七级”,位于青岛市即墨区的西部。它原本是个乡镇的名称,不过现在已经合并到了移风店镇。但民间在习惯上,还是把原“七级镇”的范围统称为“七级”。而本文要介绍的塔,就在原“七级镇”辖区内的中间埠村。


青岛中间埠双塔


青岛中间埠双塔

根据《即墨县地名志》的记载,七级有东西两村,其中西七级建村较早,相传明永乐年间,孙、曹、袁、贺四姓迁来此地,据称因村后有七级浮屠而得名“七级”,后与东七级区别,改称西七级(古代史志中也写作“七及”)。不过,地名志对“七级浮屠”之说也存疑,认为可能与“綦家”的谐音有关。

而中间埠则是明末建村,因地处青冢埠(青中埠)和桑家埠之间,故名。在清代,中间埠曾属胶州。双塔建造时的铭文,就提到过这一点。


青岛中间埠双塔

现在介绍中间埠双塔的资料,基本上都以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出版的《即墨县志》为参考。志称:

双砖塔坐落于七级镇中间埠村南,大塔建于1866年(清同治五年)。小塔建于1886年。两塔东西排列,相距约20米,均为墓葬塔。大塔为陈处女塔, 连同基座共九层,高15.4米。基座系八角台体,周长17米,高2米, 砖石结构,平台八边均略伸出如檐状的石板,正面嵌有额为“大清圆寂陈处女塔铭”的石碑。小塔为马道士墓葬,建于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小塔为七层, 格局、结构均仿照大塔,第二层正面石额上镌有“一心普渡”四字。因两塔近在咫尺,并列而存,故称“双砖塔”。

其中,大塔在民间一般称作“陈仙姑塔”,它的背后有很多关于“陈仙姑”的神话传说。


青岛中间埠双塔

青岛中间埠双塔
“望天”。大门外,有一对华表柱。柱上有盘龙,柱顶有望天。

青岛中间埠双塔
正门。

青岛中间埠双塔

青岛中间埠双塔

青岛中间埠双塔

民俗园以“双塔”冠名,令人极易误为清代只建双塔,其实除双塔外,还有前后两进大殿及寝殿、陪殿、钟楼、围墙等系列建筑,从而形成了一个神秘肃穆的相当规模之古庙建筑群落。由于历史的原因,供寿诸神的古庙早已荡然无存,而仙姑及其侍者之灵塔,却仍巍然屹立。


青岛中间埠双塔

双塔之大塔为陈处女塔,建设于清同治五年(1866),塔高十五点四米,八角七级密檐,塔基周长十七米,高二米,砖石结构,平台八边均略伸出如檐状的石板,正面嵌“大清圆寂陈处女塔铭”石碑。台四周密闭,内葬陈处女轿式坐棺。自第二层以上都是八角锥体,每层高度与周长依次递减。第三层高二点五米,正面嵌有篆书“一心普渡”矩形石额,左右两边各嵌一石碑,上镌捐资修塔者名录,其余五面均嵌有花卉鸟兽形浮雕。正面石额下有一拱券门,内有空心精舍,设有神龛供桌,曾塑有陈处女坐像。自第三层以上均有筒状空心,上下相通。自第二层至第七层塔周都挑出涩砖密檐,上承砖刻瓦楞卷棚状装饰。八角有刻石柱头,柱头外端呈兽面型,三至六层柱头兽面下悬一铜铃,共三十二个。第八层为塔刹的石质平座,塔刹为莲柄仰蓬,上承葫芦状石雕。塔体最大直径为五点五米。


青岛中间埠双塔

青岛中间埠双塔

后置的仙姑塑像,其背后墙面上嵌有“大清圆寂陈处女塔铭”石碑。


青岛中间埠双塔

青岛中间埠双塔

第二层高二点五米,正面嵌有篆书“一心普渡”矩形石额。


青岛中间埠双塔

八角有刻石柱头,柱头外端呈兽面型,三至六层柱头兽面下悬一风铎,共三十二个。


青岛中间埠双塔

青岛中间埠双塔

青岛中间埠双塔

塔刹为莲柄仰蓬,上承葫芦状石雕。


青岛中间埠双塔

正面石额下有一拱券门,内有空心精舍,设有神龛供桌,以前就曾塑有陈处女坐像。这尊是后置的。


青岛中间埠双塔

左右两边各嵌一石碑,上镌捐资修塔者名录。


青岛中间埠双塔

青岛中间埠双塔
碑刻于大清同治五年

大塔主人为生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殁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之陈氏女姓,生前“未剃度,无法名,俗以其灵异辄呼之为仙姑”;塔之建造是仙姑殁后第二年(清同治五年,公历1866年)由“其兄谋诸乡邻,醵金”而完成。


青岛中间埠双塔

青岛中间埠双塔

青岛中间埠双塔

塔壁上的砖雕假门


青岛中间埠双塔
从西侧看大塔

青岛中间埠双塔

小塔。中间埠双塔中的西塔俗称“马师傅”塔,比东塔矮许多,建造年代也比东塔晚二十年,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相传陈仙姑圆寂后,有位马姓老道姑,天天守在塔前,给陈仙姑烧纸烧香,并维护秩序。后来她死后,村民又集资修建了西塔。

西塔高约10米,七级八角楼阁式砖塔,首层有塔铭石碑,文曰“大清圆寂圣山门  禅师法  塔铭”,部分文字无法辨识,三层有“法传圣山”石额,顶部石刹。


青岛中间埠双塔
马师傅塑像,背后是石刻塔铭。

青岛中间埠双塔

青岛中间埠双塔

三层有“法传圣山”石额


青岛中间埠双塔

青岛中间埠双塔

青岛中间埠双塔

还有一种说法:小塔是在大塔建成后33年(清光绪十五年,公历1889年)续建,其主人为笃信仙姑之马氏女姓,人称马师傅。


青岛中间埠双塔
也是石雕塔刹

青岛中间埠双塔从南侧看小塔。

青岛中间埠双塔

青岛中间埠双塔

青岛中间埠双塔

青岛中间埠双塔

青岛中间埠双塔

青岛中间埠双塔

青岛中间埠双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崂山百福庵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