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基督教堂外拍

标签:
青岛基督教堂江苏路基督教堂福音堂 |
分类: 景点石刻 |

青岛基督教堂是青岛一著名的宗教建筑,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青岛市市南区江苏路15号内小山丘上,东邻美丽的信号山公园。教堂始建于1908年,解放后为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使用。1980年11月2日恢复礼拜活动。
因本人从小在青岛长大,经常在教堂附近活动,很喜爱这座德国建筑,数次来这里走走,拍拍照片。
从各个角度、不同时间拍过这座教堂。
教堂由德国胶澳总督府出资,于1908年4月19日奠基,1910年10月23日落成。
它是一座典型的德国古堡式建筑,由钟楼和礼堂两部分组成,主要材料是花岗岩。钟楼高39.1米,在上面可以观看远处大海的景色,里面的礼堂宽敞明亮,能容纳1000多人,大厅高18米,两侧分为楼上楼下两层。 该基督教堂原来是为德国人聚会礼拜的场所。
教堂顶部有高39米的报时钟楼,俗称“钟表楼”。它是一个典型的德国古堡式建筑,占地1000平方米,由钟楼和礼堂两部分组成。钟楼高39.10米,登楼可观赏岛城的海天秀色。钟楼上的巨型钟表,给原本肃穆的教堂又增添了几分神秘和庄重。
据记载,当初的方案评委会鉴定说,该教堂设计达到了油画般的效果。有评价认为,处在数条街道交汇处的教堂高耸钟塔楼,对市区形成欧洲小镇的风格特征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钟楼上钟表的机械结构仍是原来的,历经100余年仍能可靠工作,准确报时。市民可从东、西、南三个方向看到时间。百年老钟上印有一个标识“J.F.Weule”,这个沃尔勒公司早在1953年就倒闭了,公司的传人哈尔特穆特·沃尔勒现在是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生产技术学院院长。
它是一个典型的德国古堡式建筑,风格凝重粗犷,线条清晰简练,坚固厚重的墙壁、半圆拱形花岗岩窗框、陡斜的红色屋顶以及绿色尖顶都给人一种宗教建筑特有的美感。
列为省保的说明
国保碑
市保碑
1898年,一纸不平等条约《胶澳租借条约》让德国人成为这里的主人,他们把这个城市改名为青岛。德国人建造了许多庞大的建筑,它们当然意味着一段屈辱的历史,但作为建筑本身,它们非常精美,也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一道特别的风景,也是青岛文化的一部分。
在信号山上,德国鹰正俯视着这座城市。
该基督教堂又称青岛福音堂、总基督教堂、德国教堂、国际礼拜堂等。
原来是为德国人聚会礼拜的场所 ,故有“德国礼拜堂”之称
。
原来是为德国人聚会礼拜的场所 ,故有“德国礼拜堂”之称
1897年,德国强占胶澳地区后,德国基督教信义会(又称“路德会”)的柏林教会派传教士昆柞来青岛传教。昆柞在青岛身兼牧师和胶澳总督顾问二任,因此在“总督府”与“总督楼”(总督官邸,即今迎宾馆)之间选址营造基督教堂。教堂于1908年4月19日始建,于1910年10月23日竣工,历时近两年半。
据传按此图纸修建的教堂在德国还有一处。1925年其全部教产转让给美国基督教信义会协会,于是基督教堂遂成为众多外国人进行宗教活
动的场所,故后来又称为“国际礼拜堂”。青岛解放以后,青岛市基督教三次爱国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和基督教协会设于此处,从而,此处又成为中国基督教徒的主要活动场所。
基督教堂的宗教活动非常活跃,每逢星期日,虔诚的基督教徒们纷纷来教堂聚会,伴着悠扬的钟声和优美的赞美诗,默默祈祷,聆听牧师宣讲福音。
前一篇:日本建筑“青岛日本中学校旧址”
后一篇:青岛基督教堂内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