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崂山响石石刻

(2018-03-11 23:10:56)
标签:

崂山石刻

刘志坚刻石

崂山响石

分类: 古迹石刻
崂山响石石刻



崂山响石石刻


崂山水库又名月子口水库,位于城阳夏庄,是青岛重要水源地。水库的南侧有个“响石村”,像很多以村庄特征命名的村子一样,这个村子的命名是因为一块石头——“响石”,而且在古代就享有盛名。
这里的响石有两处,上图红圈内的是“古代响石”,而上图水中的巨石叫“现代响石”。这是村民们赋予的名称。

崂山响石石刻


现代响石位于古代响石的北侧,相距大约50米。是一块放在巨石上的高十米左右,最宽处约12米,厚7--8米的三角形大石,呈倒三角形站立在巨石上。大石西面看起来靠在石块上,但却留有10几厘米不等的缝隙。一阵飓风吹来,像一个不倒翁,摇摇摆摆、碰的西边石块咯噔咯噔直响。有现代诗一首为证:“哪位神仙称英雄,背来巨石放水平。若是风力稍微大,咯噔咯噔响不停。城阳曹可虎作”。
经我现场观察,不是特大飓风,可能吹不动这块石头。

崂山响石石刻


响石有一个非常奇特之处:在炎热的夏天,周围微风不动,而响石附近却凉风习习;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没有蚊子。因此,响石村的村民有一个习惯,夏天午饭后和晚上喜欢到响石上纳凉。响石上空隙很多,形成不少石床。床面平整光滑,躺在上面非常舒服,耳中只听风吹石缝呜呜声和水浪拍打石面的哗哗声,此情此景人间少有。

崂山响石石刻


这是水库枯水时,由北向南拍的。近处是现代响石,远处是古代响石。

崂山响石石刻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古代响石,正真的响石。

崂山响石石刻


最左侧的石头上有刻字。

崂山响石石刻


元代石刻,依然清晰可见。南侧刻石:
”长春师傅作  修行恰似上山劳,脚脚难移步步高。若是无心生退怠,直去天上摘蟠桃。大德四年(1300年)三月(楷书,阴刻,字径20厘米)曲道明、刘志德、张志通 刊 ”

崂山响石石刻


西侧刻石:“云岩子上石  门人孙了常子  薛悟真书”

崂山响石石刻



崂山响石石刻



崂山响石石刻



崂山响石石刻


请注意“脚脚难移步步高”中用了两个符号书写。

崂山响石石刻


全文:
长春师傅作:修行恰似上山劳,脚脚难移步步高。若是无心生退怠,直去天上摘蟠桃。大德四年三月
曲道明、刘志德、张志通 刊
云岩子上石、
门人孙了常子、薛悟真书”

崂山响石石刻



崂山响石石刻



崂山响石石刻


在现代响石上有刻字:“十方真人”,楷书阴刻,字径10厘米。

崂山响石石刻



崂山响石石刻


整个石刻中没有提到“响石”二字,是约720年前,华楼宫住持雲岩子刘志坚带领门徒,在此刊录了长春子丘处机的一首诗。

崂山响石石刻



崂山响石石刻


1958年水库修成之后,古代响石便成为水库边一处胜景:上面巨石巍巍,下面碧水粼粼,一阵风吹来,石头便嗡嗡作响,好像敲钟后的余韵,浑重而悠长,一直传到很远的地方。有时水位上升,直到巨石脚下,水波通过石上孔隙,随着水花飞溅,更形成砰轰镗嗒的,极为雄壮的音乐,不仅悦耳,而且壮观。
据悉,2012年曾经有三名地质学家来此勘探,最终确定了“古响”的原理,其实就是因为风吹过古代响石时,由上面空洞而造成的一种现象,特别是一些镂空的石孔,如果风吹过的角度合适,那么就像我们吹笛子或者埙时的口型一样,只要合适就能吹出声音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