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博物馆 铁鹤石羊

标签:
青州博物馆铁鹤汉石羊 |
分类: 其他 |


这对铁鹤原存云峡河乡时家店的铁鹤观内。重约3吨,高达4.2米。铁鹤是分范浇铸而成的,鹤腿及龟为实心,而鹤体为空腔。两件铁鹤均在胸部铸铭文。由铭文可知,两鹤分别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和万历十五年(1587年)由衡王的下属和妃嫔出资铸造。

鹤长颈,高足,嘴微张,双足立于龟背之上。龟四足着地,呈伏卧状。在龟背四周饰有八卦图案,寓意着龟鹤延年,健康,长寿。铁鹤是分范浇铸而成,鹤腿及龟为实心,鹤体为空腔,是典型的外模内范浇铸技术,使仙鹤整体看来栩栩如生,静中见动,动中有静,似引颈欲鸣。




石羊是1979年在青州城东的兴国寺遗址出土的。其长1.18米、宽0.6米,头部高1.04米、尾部高0.6米;呈卧姿,头扭向身体的右侧。它造型生动、栩栩如生,又祥和平静、温顺可爱。该石羊采用圆雕的雕刻手法,以细线勾勒出石羊的口部及羊头饰;羊须呈缕状下垂,两只羊角弯于面颊之上,羊耳贴附于羊角弯弧之内;羊背上刻有鞍鞯,臀部中央刻有小巧玲珑的尾巴。该石羊造型粗犷古朴,有汉代之风。胸前有一块方形的题记,以及题记上方的长方形题刻。方形题记因年代久远,字迹被腐蚀剥落,不可辨识;但其上方的长方形题刻仍可以辨识,共八字,分五行直书,为"正始五年造千佛塔"字样,从其雕刻字体风格来看,当为魏碑体。为北朝北魏宣武帝元恪正始五年即公元508年题刻于石羊上的。


长方形题刻仍可以辨识,共八字,分五行直书,为"正始五年造千佛塔"字样,从其雕刻字体风格来看,当为魏碑体。


《石羊碑记》全文:龙山逶迤,淄水流长,西岭柏翠,东野谷香。田齐六陵环抱,造就宝土一方,汉人选局此地,精雕两只石羊,石者坚,羊者祥。历史变迁,世事苍黄,本埠诸祖,明初迁来,倚羊立庄,吉占马、石、朱、张“四石羊”,马石羊后分东西二庄。石羊经千年而不朽,保喜辛与安康。现此,各族和睦,人丁兴旺,事业发达,蒸蒸日上。壬戌年一只石羊徙市收藏,壬申年修铁路另一只重光,村众视为家珍,谨制护羊规章,并得上级支持,更蒙友善解囊,筹资集工,重新安放。如是,青州西郊,又添景致;石羊诸村,再增吉祥。望四庄长幼,八方贤良,倍加爱护,确保无恙;以告慰先灵,立村之功,激励后人,热爱家乡。

青州市邵庄镇石羊村是青州周道青州段与临淄段的分界。石羊村是5个行政村的总称,分为马石羊东村(马石东)、马石羊西村(马石西)、石石羊村、朱石羊村、张石羊村五个自然村(张石羊村现属东高镇),石羊村因有汉代石羊而得名,自汉代这里就是商贾云集的交通枢纽。现居民是明朝初期迁来的。相传此地有汉代人雕刻的两只青石羊,但历代地面上仅见一只,高1.20米、长1.40米、厚0.70米。1982年(壬戌年)被移到青州市博物馆收藏。在1992年(壬申年)修铁路时,另一只得以出土,印证了两只石羊的传说。根据当地群众的要求,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于1996年建台保护。
前一篇:青州博物馆 陶器陶俑
后一篇:青州博物馆珍宝几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