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山昊天宫

标签:
青州驼山驼山风景区驼山昊天宫 |
分类: 佛庙道观 |


元初道教占据驼山寺,改建成昊天宫。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道教盛行时的遗址——昊天宫。“昊”,是广大无边的意思。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其中的太昊、少昊,是东夷部族的首领。古代青州是东夷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古书《元和郡县志》记载“少昊之墟,古青州之地”,古代青州是少昊建立的方国的首都。东夷人崇拜太阳,以凤鸟、雄鹰为图腾。由此可见,道家把昊天宫建在青州的驼山,包含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底蕴。


昊天宫占地约4000平米,依照山顶走向,坐北面南,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100米,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它分为七宝阁、玉皇殿、戏楼、东西配殿和廊房等,原有殿、堂、楼、房等50余间。但是由于年代久远,破环严重,许多殿宇已成残垣断壁。据史料记载,昊天宫在元代之前为驼山寺,宋末改佛为道,遂建昊天宫。


“昊天宫”正门外有碑亭两座,碑柱上书写:“灵威赫赫福有报”、 “善恶必报天心自古无私”,教人嫉恶如仇,行善乐施;“拔苔扶石遥遥人带晓风来”,说的是山高路险,人们一手拽住青草、一手攀援山石才能登攀,确实辛苦,但来到山顶后,清风送爽,也确实惬意。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




“昊天宫”正门外有碑亭两座,碑柱上书写:“灵威赫赫福有报”、 “善恶必报天心自古无私”,教人嫉恶如仇,行善乐施;“拔苔扶石遥遥人带晓风来”,说的是山高路险,人们一手拽住青草、一手攀援山石才能登攀,确实辛苦,但来到山顶后,清风送爽,也确实惬意。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


“灵威赫赫福有报”


昊天宫正门前面有天河、天桥。这条天河,上无源头,下无河口,所以也被称作天池、天湖。玲珑秀美的天桥横架在天河之上。天桥栏杆上有对联:“云汉斜倾三宝地,虹桥几近九重天”,形容天桥之高,可以上接九天。










这边是五龙泉,又称“五龙池”,有“五龙池”三个大字刻在池沿下。


这边是五龙泉,又称“五龙池”,有“五龙池”三个大字刻在池沿下。

关于五龙池,当地有许多传说,带有神秘色彩。其中之一是:相传昊天宫门外有这个普通的蓄水池,靠雨水流进池内沉淀后供道人饮用。有一年天旱缺雨,池水干枯,驼山寺的和尚只好下山背水吃,十分辛苦。这时,有个叫慧明的高僧在池边专心致志地诵经。突然,天空金光四射,五条金龙飞腾盘桓,张开龙口,向池内喷水五升。随后,昊天宫内也一声巨响,裂开一口泉眼,清冽之水哗哗涌出。舀起品尝,甘冽无比。不管人们怎样取水,泉水始终保持满而不溢。此后,人们把院内的泉眼称作天泉,这座水池便称作五龙池。





“昊天宫”正门宏伟高大,是一座二层楼阁式建筑,面阔三间,阁下为拱形大门,进深6米。“昊天宫”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挂于门楣正中。两侧有台阶可上二层。二层阁楼为歇山飞檐廊柱式建筑,树根丹株环绕,阁外四周有宽敞阳台,阳台外有石护栏一周。因阁楼阳台宽敞,遇有庙会或者重要法事可临时当作戏台使用,所以又称戏楼。阁楼内为“慈航殿”,殿门北向,供奉圆通自在天尊神像,高三米余。





聚仙楼南侧便是天泉,有石碑一方,上刻“天泉”二字。过去这里泉水翻涌,泉水不断注入门外的五龙池,再顺“天河”向东,飞流直下。现在虽然天旱缺水,泉水已不再涌出,但泉眼却从未干涸过。



阁楼内为“慈航殿”,殿门北向,供奉圆通自在天尊神像,高三米余。


玉皇大殿的东侧配殿为聚仙楼,相传是神仙相聚的场所;解放前毁于战火,现仅存底层残墙和石刻“聚仙楼”额匾。西侧配殿为圣母殿,现已不存。


“七宝阁”位于昊天宫的最后方。它建于元代,系石质双拱阁楼式建筑,上下两层,数间楼阁未用一砖一木,全部石质,结构奇特,别具一格,是全国罕见的全石无梁建筑。这样的古建筑,全国仅有三处,另两处分别在山西五台山和南京朝天宫。据说抗日战争期间,日本飞机轰炸,昊天宫其他建筑损毁殆尽,唯一七宝阁岿然屹立,仅后墙留下三处弹痕。



元代石窗


七宝阁内供奉潍坊师傅。

七宝阁上层是“三清殿“。


无梁殿内供奉三清天尊。



关于五龙池,当地有许多传说,带有神秘色彩。其中之一是:相传昊天宫门外有这个普通的蓄水池,靠雨水流进池内沉淀后供道人饮用。有一年天旱缺雨,池水干枯,驼山寺的和尚只好下山背水吃,十分辛苦。这时,有个叫慧明的高僧在池边专心致志地诵经。突然,天空金光四射,五条金龙飞腾盘桓,张开龙口,向池内喷水五升。随后,昊天宫内也一声巨响,裂开一口泉眼,清冽之水哗哗涌出。舀起品尝,甘冽无比。不管人们怎样取水,泉水始终保持满而不溢。此后,人们把院内的泉眼称作天泉,这座水池便称作五龙池。





“昊天宫”正门宏伟高大,是一座二层楼阁式建筑,面阔三间,阁下为拱形大门,进深6米。“昊天宫”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挂于门楣正中。两侧有台阶可上二层。二层阁楼为歇山飞檐廊柱式建筑,树根丹株环绕,阁外四周有宽敞阳台,阳台外有石护栏一周。因阁楼阳台宽敞,遇有庙会或者重要法事可临时当作戏台使用,所以又称戏楼。阁楼内为“慈航殿”,殿门北向,供奉圆通自在天尊神像,高三米余。

昊天宫院内为三进布局。原有纯石质建筑的二门,还有影壁,现已荒废,仅存满地的八楞石柱、石鼓门枕、石过梁等构建。


宫内正殿是木石结构的玉皇殿,面阔三楹,悬“凌霄宝典”牌匾,内塑有玉皇大帝肖像。整个大殿都用石块砌成,墙体厚达80厘米,前廊出厦,琉璃瓦顶,雕梁画栋,气势壮观。


聚仙楼南侧便是天泉,有石碑一方,上刻“天泉”二字。过去这里泉水翻涌,泉水不断注入门外的五龙池,再顺“天河”向东,飞流直下。现在虽然天旱缺水,泉水已不再涌出,但泉眼却从未干涸过。



阁楼内为“慈航殿”,殿门北向,供奉圆通自在天尊神像,高三米余。


玉皇大殿的东侧配殿为聚仙楼,相传是神仙相聚的场所;解放前毁于战火,现仅存底层残墙和石刻“聚仙楼”额匾。西侧配殿为圣母殿,现已不存。


“七宝阁”位于昊天宫的最后方。它建于元代,系石质双拱阁楼式建筑,上下两层,数间楼阁未用一砖一木,全部石质,结构奇特,别具一格,是全国罕见的全石无梁建筑。这样的古建筑,全国仅有三处,另两处分别在山西五台山和南京朝天宫。据说抗日战争期间,日本飞机轰炸,昊天宫其他建筑损毁殆尽,唯一七宝阁岿然屹立,仅后墙留下三处弹痕。



元代石窗


七宝阁内供奉潍坊师傅。

七宝阁上层是“三清殿“。


无梁殿内供奉三清天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