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台:历史文物

标签:
琅琊台历史文物杂谈琅琊古画 |
分类: 景点石刻 |












秦砖汉瓦



秦砖汉瓦:延寿





琅琊台古画,看似普通,实则藏有超然脱俗的境界,这绝不是一般艺术性画作,其中融有诸多玄妙传神之处和我们不能完全解读的谜团。
此画复制件在琅琊台陈列馆。画作落款和闲章提示:画为清人王和沛临摹,王和沛是琅琊台下东桥子村人。对照目前琅琊台及周边具体地形,画中景物与现在实景大致吻合,作者应是从琅琊台南侧寻找的创作视角。
这幅画的原作者是谁?哪个朝代?来自何方?为什么要以琅琊台作画?是写实吗?画的功能是什么?王和沛为何要临摹?……
一概湮没在茫茫历史烟云中,无从查找。
画面题款曰:"欲同观日赴琅琊,仙路崎岖树半遮。回想秦皇游历处,至今图画写无差。"
“欲同观日赴琅琊”,画家为了观日出,和朋友一起同赴琅琊台。“琅琊观日”
与“斋堂泊舟”一样,古时皆为琅琊台的几大胜景之一。《水经注》曰:“台孤立特显,出于众山上,下周二十余里,傍滨巨海。”秦始皇就此
“起高台”,三面环海,视野开阔,无遮无挡,因而琅琊台具备观赏日出的绝佳地理条件。唐人熊曜著有文章《登琅琊台观日赋》,赞美琅琊台日出的壮丽景观,其气势不亚于泰山顶观日出。
“仙路崎岖树半遮”,琅琊台,自姜太公始就赋予了“仙魂灵韵。”秦时期,以徐福、安期生为代表的活跃方士们愣是汇聚群体的智慧使仙雾弥漫的琅琊台愈加名扬四海,成就始皇帝三求长生不老仙药的传说。琅琊台的“仙气”声名显赫,谓之“仙路”,名符其实。“回想秦皇游历处,至今图画写无差。”从最后两句看出,画家肯定是秦朝之后的人士,且见过真实的或他人画作中的琅琊台。
琅琊台是迄今发现的地面唯一遗存的古天文台。“四时主祠”由齐国君姜太公所立,四时祠之首春祠就设在琅琊台,后来,他将分散于各地的夏秋冬三祠招集到琅琊台来,与春祠一并祭祀。因而四时主祠的地位相当尊贵与神圣。画作者将四时主祠和礼日亭重点突出地着墨,充分体现了二者显赫至尊的神圣地位!
琅琊台,如此一座传奇高台,由历史深处的画笔烘托于浩渺海水之上。秦时崇尚水德,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幅迷码重叠的画,处处寓意天下太平,国泰民安的政治态势,彰显着天人合一、自然养生、万古长青的神秘哲学。
前一篇:琅琊台:名人诗词碑刻
后一篇:琅琊台:景点随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