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石刻:会前村遗址和中山公园

标签:
青岛石刻中山公园会前村遗址 |
碑刻:“会前村遗址”,集明代“吴中四才子”之一,书法家文徵明字。
秋日的中山公园秋高气爽,别有一番风情。从公园南门进入,沿着主路走约100米,路右侧有一处“会前村”遗址,吸引了不少游人参观留念,这是青岛市区最古老的村落之一,也是如今“汇泉”二字的来源。
会前村遗址被称为“中山公园的根”,中山公园即是在会前村的旧址上建设起来的。据记载,早在明英宗天顺年间,有王姓兄弟二人王龙、王虎携家眷自云南来到太平山西南坡立村,取名会前村,并建家庙“明秀堂”,村民以打鱼为生,世代繁衍。

“许多人都说,一百年前,青岛仅仅是个小渔村。这种说法当然不严谨,但那个小渔村,指的就是会前村。在过去,青岛民间把中山公园称之为会前公园,每年五月一日,居住在市内几区的百姓,都有“上会前看樱花”的习俗。其实,会前村的历史都能追溯到五百多年前。 ”中山公园管理处负责人说,会前村遗址是“中山公园的根”。

会前村遗址碑

“会前”之名何来?历史上一度众说纷纭,而被普遍认可的说法是:如今的太平山,过去曾称为“会山”,村子因为建立在会山之前所以称为“会前”。

会前村是青岛作为殖民地的历史见证。1898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威逼清政府租借青岛后,先后于1902年和1905年征收会前村全部土地,废村拆房,在此建立了植物试验场和猎场,筑路建屋,栽花木,立苗圃,称之为“森林公园”,这是中山公园的前身。在家园被“强拆”后,会前村村民分别落户在浮山所、沙岭庄和即墨沟岔及八大湖一带。

这里有眼井,据说是眼老井,号称“青岛第一井”。但也有人说,这是为开发景点后挖的。

“青岛第一井”,集明代“吴中四才子”之一,书法家文徵明字。

在“青岛第一井”旁边,还有一个井状物,旁边有个正方形的石围栏。最初石围栏实际上是个玻璃覆盖的展台,里面展出一些在村址上挖出的蛤蜊皮、海蛎子皮。

石栏旁有一石头,这块石头颇有故事。最初是在公园小西湖东侧一个工班空地的乱石堆中,发现这块刻有字迹的巨石。
经过有人辗转调查,刻石的来龙去脉终于有了眉目。原来,李*鸿章与俞樾是至契好友,李的外甥张士珩于1914年前后卜居青岛后,向俞樾求字为新居增辉。张的居所即在现今已拆除的青岛饭店旅馆部旧址,这块刻石就立在张氏庭院的假山上。后来,60年代拆除了张的宅院,扩建青岛饭店旅馆部,其时适逢中山公园搞园林改造,这块刻石随同许多乱石一起运到公园等待派上用场,结果一堆就是几十年未挪地方,直至被发现。
至于俞樾为什么题写“曲园俞樾”,为什么张士珩叫“冶山”,只需打开1999年出版的《琴岛*沟沉》“俞樾刻石一解”一文,作者赵曰茂先生说得很清楚。有意思的是,距这块刻石被发现后的不久,却再一次地被“发现”,这真是一块“不甘寂寞”的石头。
张士珩(1857-1917年)是安徽合肥人,李鸿章的外甥。最初在北洋水师当管后勤的总办,甲午战争失败后被夺*官去职,隐居南京冶山下,室名“竹居”。辛亥革命后他遁居青岛,建宅于曲阜路,与徐世昌住处(曲阜路8号)为对门邻居,过着隐居生活,潜心问道。住宅仍称“竹居”,题“竹居读书处”,刻石立于庭园内假山之上。
1917年,张士珩终于青岛,享年61岁,后人将旧居售出,他的故居后改为“瀛州旅社”,地近青岛大舞台(永安大戏院),来这里演出的名伶如程砚秋、马连良等均下榻于此。后来“竹居读书处”的刻石被运至了中山公园小西湖附近。现在中山公园将以此石移植到会前村遗址,植竹再现“竹居读书处”,也是对张士珩的纪念了。

刻石的上半部是“甲寅正月


篆刻地砖“会前村”

老构件,但不知是从哪弄来的。

旧碾盘

新增老寿星

为了表明是渔村,特弄来一条破渔船。
当年日本*忠*魂*碑里面供奉着1014个亡*魂,那里有1914年日*德战争期间阵*亡在青岛的日*军官兵的骨灰盒子。有了这些骨灰盒子,便成为日*本人顶礼膜拜的对象了。忠*魂*碑三个字为当年日*军驻青岛守备军第一届司令官神*尾*光臣中将的亲笔字迹,四周石围栏的柱子上刻有阵亡官兵的名字。1945年后,忠*魂*碑被拆掉。
遗址南边有一石桥。
由门票可以看出,当年营造这个”会前村遗址“是要赚钱的!其实当年会前村300多户,占地面积还是颇大的,这个遗址只是原来村子的东北角。
张士珩
资料显示,遁居青岛的张士珩在今曲阜路拥宅问道,院内竹林繁茂,由南京故居迁入的“竹居读书处”碑刻,曾长时间放置在园中。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原博物馆副馆长王桂云先生曾研究过张士珩在青岛的生活,据介绍,张士珩居青时,曾同徐世昌为邻,并于1912年同游崂山,在崂山太清宫风景区,有徐世昌撰写的游记刻石,记述他们当年游山玩水的情景。《徐世昌游记》云:“癸丑(1913年)四月辛丑,约苏州吴郁生、广州李家驹游崂山,同游者贺县于式枚、合肥李经迈、张士珩宿于华严寺……”此记不仅说明张士珩与居青的一些清廷同僚的交往,同时记有“张君独留”的载述,当是留在崂山访道。
前一篇:景点石刻:青岛鲁迅公园
后一篇:胶南东山张村古迹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