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崂山华严寺塔院和于七

(2015-11-26 16:28:43)
标签:

崂山石刻

华严寺

华严寺塔院

 

崂山华严寺塔院和于七

华严寺前西侧有一塔院,四周环筑围墙,是寺中历代住的藏骨。院中的一座七级砖塔埋葬着第一代住持慈沾大师,有两珠苍松紧绕塔身,虬曲多姿,名“松抱塔”,60年代松树枯死。与砖塔相邻的左右两座石塔,是第二代住持善和、善观的圆寂塔。塔院以西为塔林,现存历代住持的石塔10余座,大同塔遗址一处。


崂山华严寺塔院和于七

 

塔院的门头建造的很有讲究,左右还有两个蓝色寿字琉璃砖。


崂山华严寺塔院和于七

 

这高塔就是慈沾大师的圆寂塔,左手的小塔就是善和的圆寂塔。


崂山华严寺塔院和于七


善和,原名于七,又名王郎,曾任崂山华严寺住持,还是螳螂拳始祖,其骨灰塔于文*革年间遭破坏,后由中华崂山武馆馆长陈世钦先生为其修复。

 

崂山华严寺塔院和于七

第二代主持善和,据传就是清代农民抗清英雄于七。于七,名乐吾,山东栖霞于家洼人。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在锯齿牙山聚众起义抗清,声势甚大,朝廷震惊,后因寡不敌众,惨遭镇压。于七潜来华严寺,慈沾大师用沸水毁其面,诡称天花病僧,躲过清兵搜捕。后来于七拜慈沾为师,皈依佛门,法名善和。慈沾死后,善和为华严寺第二代主持,并教僧众习武,寿命100余岁。


崂山华严寺塔院和于七

 

慈沾大师的圆寂塔右手的这座小塔就是善观的圆寂塔。
 

崂山华严寺塔院和于七

在塔院有里向外望去,正好是刻石“观澜”。


崂山华严寺塔院和于七

墙头上的寿字

 

崂山华严寺塔院和于七

 

在院里还有中华武馆立的两块石碑


 

崂山华严寺塔院和于七


崂山华严寺塔院和于七

 

于七(善和)的塑像立在华严路边

于七创立螳螂拳最初源自“观螳螂捕蝉,悟螳螂拳法”的传说。说有一天,于七在院子里休息,偶然间发现眼前一只螳螂和一只蝉正斗得不可开交,于七来了兴致,让小和尚抓了几只放到自己房间。众人奇怪,方丈这是迷上螳螂了?其实不然,在这观看的过程中,于七脑中出现了画面,他观看螳螂捕蝉的每一个动作,将它们进行分化研究,竟然悟出其中的五大诀窍:轻、快、远、准、狠。于七从小就练于家拳,在华严庵又学会了少林拳,他将这些与螳螂捕蝉的五法柔和在一起,创立了一种全新的拳法——螳螂拳。

 

崂山华严寺塔院和于七

 

立碑说明


崂山华严寺塔院和于七


 

崂山华严寺塔院和于七

塔院外还有塔林,还可看到几座幸存的墓塔。各塔结构形状各不相同,都有名字。


崂山华严寺塔院和于七



崂山华严寺塔院和于七

 

崂山华严寺塔院和于七


崂山华严寺塔院和于七


崂山华严寺塔院和于七


 

崂山华严寺塔院和于七

中间的部分刻有碑文。


崂山华严寺塔院和于七

 


崂山华严寺塔院和于七

 

三十世凌云傑和尚塔


崂山华严寺塔院和于七

 


崂山华严寺塔院和于七

 

塔顶雕刻精美,有顶柱、瓦脊和瓦槽。瓦脊的头上都有一个小脸。


崂山华严寺塔院和于七

 


崂山华严寺塔院和于七


崂山华严寺塔院和于七


崂山华严寺塔院和于七

 

当然,也有被毁坏的佛塔。

 

崂山华严寺塔院和于七

“大同塔”已被彻底破坏,塔碑也被砸断了。


崂山华严寺塔院和于七

 

崂山华严寺塔院和于七

 

大同塔的底部也已被挖开。


崂山华严寺塔院和于七

 

里面已经空空如也,道士的遗骨也没了。


崂山华严寺塔院和于七


 

崂山华严寺塔院和于七

 

这里还有善人的坟。


崂山华严寺塔院和于七

清朝道光六年立,”皇清已故恩师乐然安..."

 

崂山华严寺塔院和于七

 

清朝咸丰七年立,”壮严圆寂恩师洋潔素公和尚“


崂山华严寺塔院和于七


 清朝道光六年立,“皇清已故恩师海波得...."?

 

========================

网络资料:于七,名乐吾,字孟熹,行七。明崇祯武举人,山东栖霞县人。顺治五年(1648 ),他领导起义农民占据锯齿山(牙山)。七年(1650 ),攻宁海,杀死登州知州。后清政府笼络招抚,授于七栖霞把总。顺治十八年(1661 ),于七不堪压迫,再度起事,以锯齿、昆嵛、鳌、招虎诸山为根据地,活动范围及于栖霞、莱阳、文登、福山、宁海等县。清廷命禁军及山东总督统兵会剿。康熙元年(1661)春,清兵云集,围困锯齿山。于七团结军民,身先士卒,骁勇善战,给义军以极大鼓舞。他们坚守四个月后,突围入海,于七下落不明。起义失败后,清廷株连兴狱,对该地区人民进行血腥屠杀。于七和一部分起义军从牙山逃到即墨浮山,要重整旗鼓,没想到绿林好汉黄天霸投靠了朝廷,在他的帮助下,清军血洗浮山,于六被杀身亡。于七好不容易逃出,一路跑到了崂山脚下的华严庵(今华严寺)。当时的主持慈沾是位很有侠义的和尚,得知眼前这人正是于七,便赶紧将他留下,而后将一盆沸水泼到他脸上,剧烈的疼痛后,于七脸上起满了燎泡、面目全非。此时,外面传来了清兵的脚步声,他们进入庵内,什么话也不说先四处搜了个遍,最后看到有个人躺在床上,询问此人是谁?慈沾回答:“阿弥陀佛,小徒适发天花,遍身水痘,不要传染了施主。”有个胆大的官兵掀开被子一看,吓得赶紧离去,于七终于逃过一劫。这件事还被写进京剧《洗浮山》和晚清小说《施公案》中。

于七感念慈沾的救命之恩,此时各地起义军均被镇压,清廷还在全国搜索于七,想要卷土重来是不可能的了。他便将随身带来的大刀藏到了庵门前的石阶底下,正式成为一名僧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