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丝路遗韵·柏孜克里克石窟

(2013-10-06 17:55:00)
标签:

转载

分类: 其他

新疆维吾尔族的祖先回鹘人原是生活在蒙古草原的鄂尔浑河流域,即今天蒙古国中部的游牧民族。安史之乱时,唐朝皇帝曾经借助回鹘人镇压安史之乱。在这个时期,蒙古草原由于受粟特人的影响,开始信仰摩尼教。唐开成五年(840年),由于受到北方黠戛斯人的打击,回鹘人被迫离开鄂尔浑河流域,分三支向西方逃亡:一支到中亚,一支到河西走廊,另一支到了吐鲁番盆地,于是吐鲁番开始进入回鹘高昌王朝时期。唐代吐鲁番本地居民信奉佛教,而回鹘人信奉摩尼教和萨满教,由于吐鲁番人的文明程度要比回鹘人高得多,回鹘人慢慢就被当地居民同化了,由信仰摩尼教改信佛教,这个过程在高昌古城和柏孜克里克遗存中看得很清楚,如壁画上可以看到各种突厥文书面材料,证明回鹘人在蒙古鄂尔浑河时是使用突厥文的。后来,回鹘人开始对文字进行改造,利用粟特文拼写回鹘语,形成所谓回鹘文。回鹘文对中亚和蒙古草原的游牧人影响很大。蒙古人也使用这种文字,并传给满族人,因此满文的祖型就是源于粟特文的回鹘文。明清所谓“回回”,是指回鹘,即维吾尔,与今天的“回回”完全是两回事。(七月新疆之行至此结束)

去柏孜克里克石窟时几位老师各忙各的,只有我和洋教授前往,看了几个仅余残迹的窟,还不许拍照,很不爽。[转载]丝路遗韵·柏孜克里克石窟
偷拍二张
[转载]丝路遗韵·柏孜克里克石窟

[转载]丝路遗韵·柏孜克里克石窟

[转载]丝路遗韵·柏孜克里克石窟
窟外一老汉在弹奏热瓦普(?)[转载]丝路遗韵·柏孜克里克石窟

几位在上海读书的维族美女情不自禁地舞蹈起来,着实使人感到胡人骨子里面的艺术基因奏是不一样。
[转载]丝路遗韵·柏孜克里克石窟

[转载]丝路遗韵·柏孜克里克石窟

[转载]丝路遗韵·柏孜克里克石窟

[转载]丝路遗韵·柏孜克里克石窟

[转载]丝路遗韵·柏孜克里克石窟

[转载]丝路遗韵·柏孜克里克石窟

[转载]丝路遗韵·柏孜克里克石窟

[转载]丝路遗韵·柏孜克里克石窟

[转载]丝路遗韵·柏孜克里克石窟

[转载]丝路遗韵·柏孜克里克石窟

[转载]丝路遗韵·柏孜克里克石窟
南向北
[转载]丝路遗韵·柏孜克里克石窟
远处就是天山那终年积雪的山峰

[转载]丝路遗韵·柏孜克里克石窟
北向南
[转载]丝路遗韵·柏孜克里克石窟
火焰山。柏孜克里克就在火焰山山腰上,维语(回鹘语)即“山腰”之意
[转载]丝路遗韵·柏孜克里克石窟

[转载]丝路遗韵·柏孜克里克石窟
天山主峰博格达峰
[转载]丝路遗韵·柏孜克里克石窟
远处是在建的高铁桥墩?
[转载]丝路遗韵·柏孜克里克石窟
风吹草低见牛羊,,,
[转载]丝路遗韵·柏孜克里克石窟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