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美学谈微电影《父与女》

(2014-10-18 15:57:07)
标签:

娱乐

 《父与女》是一部用8分25秒以动画的形式表现父女亲情的日本微电影。父亲带着年幼的女儿骑自行车,穿过林间小路,骑过草地,骑上高坡,最后来到了河边,随后,父亲不得不离开女儿乘船去一个不知名的地方。女儿看着父亲划船离去的背影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地平线。往后,不管风霜雨雪,女儿无数次独自骑车到父亲离开的那个渡口,无数次向远方眺望,无数次的希冀化为泡沫,无数次失望而返,但她依旧无数次的坚持。时间一点点在流逝,昔日那条她曾无数次远眺的河流终于干涸,取而代之的是高高的灌木丛。她穿过层层的灌木丛,来到了一艘沉船的残骸边,静静地躺在了船里,梦回年少时父亲的怀抱。

  很多人愿意把这它定位为一部感人微电影,感动源于真挚的父女情以及女儿为亲情不懈的坚持。不管在哪个领域,亲情,似乎是一个亘古不衰的话题。以亲情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或是影视作品,往往都能够触及读者和观众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从最初的出生,到懂事,到成年,它不曾离开;从小小的伤害,到挫折,到失败,它一直都在,这就是亲情。不如爱情、友情,错过了不能重来,离开了无法回溯,这也是亲情。亲情本身就具有矛盾性。大部分文学作品,尤其是影视作品,都会聚焦于亲情的这种矛盾性,即把剧情设置为一种普适的模式:亲人之间难能可贵本该持久的感情,由于各种原因,被无情或是无奈地切断,留下的是无尽的遗憾。我称之为“感人——亲情”模式,这种模式下诞生了许多影视作品,譬如微电影《父亲》,“时光时光慢些吧,不想让你再变老啦。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流。一生要强的爸爸,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微不足道的关心,收下吧。谢谢你做的一切,双手撑起我们的家。总是竭尽所有,把最好的给我。”父爱如山,正是最后儿子醒悟换来的是父亲的离开,戳中了我们的泪点。《父与女》这部电影中,父女情深却最终无果,同样符合上述这种模式。亲情主题亘古不衰,“感人——亲情”模式,由此可见这部电影在主题模式上的历构性,即审美体验的历史建构属性,与社会、历史息息相关。此外,这种历构性还体现在女儿的风雨无阻的坚持上。我们知道,坚持往往更容易让人感动,设想电影中将女儿几十年来风里来雨里去坚持不懈到河边等待父亲归来的那一段全部删去,那么感觉就相差甚远了,换句话说就是,女儿的长期坚持让父女情更浓郁,而又是她的坚持无果让观众愈感动。总的来说,在这部电影中“亲情——感人“模式的成功应用,女儿的坚持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对于这部电影,除了很明显看到所体现的亲情外,更我让印象深刻,触动内心的是有关命运的无奈。父亲离开女儿,女儿送走父亲,谁曾想到,一别就是一生。很多时候我们并不太珍惜身边的人,因为我们理所应当地认为他们一定会这么一直陪着我们,理所应当地把所有意外排除,理所应当地认为生离死别离自己很遥远,于是就理所应当地不珍惜眼前人。我曾经就是这么一个人。在她意外离开之前,我一直以为像这种意外的生死离别只有在电视里才会有,或是新闻,或是电视剧,总之就是不会发生在自己身边,可是事实就是这种“本来不应该“发生在我生活中的事情,发生了,如此让人猝不及防。我曾经努力回想我们最后一次见面的场景,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想要努力拾回我们之间的记忆,但因为习惯了”不珍惜“,习惯了不在意,记忆模糊,只记得淡淡的,连一个拥抱也没有。那一别,也是一生,我们谁也不曾想到。看完《父与女》,不自觉就想到了有些人,有些事,应该就是所谓的共鸣吧。感人的亲情微电影多不胜数,但是这一部在表现真挚亲情的同时,更给人一种对人生,对命运的深刻反思。这种命运主题的超构性,也是这部电影的审美独到之处。

  这部微电影的亲情历构性和命运超构性是其两大亮点,除此之外,还有另一大亮点则是它的表现技法。

  前面说过这部电影是以动画的形式展现的,没有对话,并且把镜头拉远了,整个过程看不到人物的情绪变化,对情感的把握完全来自于人物的肢体动作,以及画面的色彩及背景音乐的变化。刚开始的时候,父亲带着年幼的女儿骑着自行车,穿过草地,爬过高坡,伴随的欢快轻盈的音乐,整幅画面在黄昏落日的笼罩下,满满的暖意,轻快的旋律和暖人的色调,仿佛感受着一个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接着,父亲离去,女儿渐渐长大,却风雨无阻来到河边,望父归来,直到最终发现父亲沉没的船只,整个过程,音乐节奏总体上放缓,偶尔会有略微起伏,画面色调较之前黯淡,由悲凉到绝望,缓慢的节奏和阴沉的画面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乌鸦略过水面,发出凄厉的叫声,更渲染了气氛,同时也预示了不祥的结局。它的情节其实没有那么出其不意,也没有那么跌宕起伏,换言之它并不是一个故事性很强的电影,但它的表现技法确是有其独到之处。看这部电影,感觉像在看沙画,整个动画色彩,音乐的设置和变化是那么的自然流畅,没有一点矫揉造作,没有一丁点违和感。

   我很享受画面和音乐所带来的视觉和听觉上的美,但看完之后,内心感觉还是蛮沉重的。因此用一句话概括便是:“过程很享受,结果很沉重。”我想这句话应该再合适不过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进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