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国·云石刻三层紫砂套砚         文/王鸿葆

(2014-07-04 08:02:22)
标签:

文化

分类: 砚台鉴赏
云石刻三层紫砂套砚(如图),笔者2001年秋,得于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经与北京的几位砚友共鉴,一致认为,是民国时期30年代中期的遗物。 
 
                  http://s10/mw690/003XwiJAzy6K8eSgMBje9&690        文/王鸿葆" TITLE="民国·云石刻三层紫砂套砚         文/王鸿葆" />


  砚为宜兴紫砂泥烧制而成,色呈紫红(俗称海棠红),长方形盒式造型,长11·5厘米,宽8·1厘米,通高4·1厘米。砚体分为三层,三层相套成器,横来竖直,简略素雅,三层各有所用。
  顶层:为砚盖,翻转过来既为砚板,亦可做笔添。
  中间层:为砚台,开有梅花形小池,可供研墨之用。
  底层:分为三格,可做笔洗,也可做文具盒,放置印章、印泥、块墨等用具。
  三砚之间以子母口相连相扣。使用时,在书案桌面一字形摊开,可用可尝;收起来,合为一体,便于保藏。
  盖面有草书诗文“松风水月之清华”七字,其中,若将“华”字草书笔划拆开看,可为“云石刻”三字。这是陶刻者做的暗记,以此记住自已的作品,亦可看成是陶刻者的字号落款。
  “七字草书”陶刻,潇洒豪放,错落有致,别有金石韵味。
  “松风水月之清华”诗句 ,典出唐·李世民《大唐三藏圣教序》:“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诗中。原意是李世民赞美玄奘(唐僧):人品高洁,毅志坚强。此陶刻作者引用此句,意在赞颂这件三层紫砂套砚:品质纯净,体貌端庄,海棠之红,色彩华美,既可观赏,又好使用。
  陶刻者“云石” 何许人也?他绝不会是平庸之辈。
  查:民国期间陶刻名家高手中,其字号称“云石”者,只有邵新和、诸葛勋。从年龄上看,不会是前者,因为新中国迠立时前者只有十几岁……所以,可能是后者诸葛勋。
  再从陶刻的风格和功力等方面来比对,其铭文与诸葛勋用刀老辣、运线流畅、虽刻如写的风格特点基本相合,可以认定,陶刻是出自诸葛勋之手。
  诸葛勋(1897—1957)字友石,号云石、玉如、卧龙生。江苏宜兴丁山人。能书善画,尤善刻陶,民国时期陶刻名家。
  他自幼念过几年私塾,喜欢习文练字,有传统文学功底。二十岁时,以优异成绩考入省立宜兴陶业传习所,学习陶刻彩绘技艺,师从金石书画陶刻名家崔克顺。在名师指点下,苦练各种书法、刀法,技艺大进。艺成毕业后,30年代初期,就被宜兴利用公司聘为陶刻技工,刻制了大量的壶、瓶、盆、钵及文具等紫砂器,奠定了坚实的陶刻基础,练就了一手好刀法。
  到30年中后期,他开始在高档紫砂器上进行陶刻装饰,所刻正草隶篆用刀挥洒自如,各具风格,自成章法,为时人赞赏。
  抗战时,窑场倒闭,陶业败落,诸葛勋无活可干,流落乡村,走村串巷,在一些农家的紫砂器上进行陶刻,养家糊口。建国后,艺人归队,参加了陶业生产合作社,除继续陶刻外,还对陶刻班艺徒进行指导,直至1957年去世。
  他在三十余年的陶刻生涯中,处处用心刻写,不断奋力求进,炼就了一手过硬的快刻技艺。中年时,就进入了他创作的黄金时代,并巧妙地将诗词、书法、绘画、篆刻等文化艺术融于紫砂器上,既增添了文人情趣,又美化了生活,因而,博得了人们的喜爱。
                http://s15/mw690/003XwiJAzy6K8eT2Ege2e&690        文/王鸿葆" TITLE="民国·云石刻三层紫砂套砚         文/王鸿葆" />
  这件“云石刻三层紫砂套砚”, 就是诸葛勋陶刻最成熟的时侯,即上世纪30年代中期的作品,也是民国紫砂砚中的一件代表作。
 王鸿葆,笔名:鸿斋, 1941年出生,高中学历,湖北武汉市人。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华砚文化发展联合会会员,砚文化研究学者。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受《天津艺术博物馆藏砚》这本书的影响,与砚结缘,开始学习收藏古砚,逐步走上“专题收藏·研究砚文化”的道路,孜孜以求三十余年。迄今已集藏:从秦汉到民国各个历史时期较有特色的古砚计三百余件。其中,有文人、官人、匠人、方外人,书画家、篆刻家、收藏家,如项元汴、文彭、菊坡、刘洪、刘一燝、谭友春、王鉴、金农、司徒文膏、黄易、阮元、吴朴等名人题刻铭文的名人砚三十余件。
  2001年退休后,以“研究砚学·弘扬砚文化”为已任,采取边读书、边探讨、边写作的方法,先后撰写了:诠释、断代、辨伪、考证、投资等读砚小文章数十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