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四库全书本提要·文房四谱序

(2014-02-20 14:20:31)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文房四谱》凡五卷(宋)苏易简 撰

作者简介

苏易简(957~995),生字太简,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县广福镇)人。自幼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尤善言辞,以文章知名于当世。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第一,复试时大受太宗赏识,定为甲科状元。其后来主持续编唐朝李肇的《翰林志》时,宋太宗亲书“玉堂之署”的匾额,悬挂于苏易简家中门厅里,以示褒奖。苏易简曾先后任参知政事,以礼部侍郎出任邓州、陈州知州。宋太宗至道二年(996年)卒,享年仅三十八春秋。后人亦称苏易简及其孙子苏舜钦、苏舜元为“三苏”,与同为“三苏”的苏洵及其子苏轼、苏辙均属北宋名人。其著作除《文房四谱》外,有《续翰林志》及文集。

《文房四谱》共五卷,分为《笔谱》《纸谱》《墨谱》《砚谱》,是记载历代笔、墨、纸、砚原委本末及其故实。书前有徐鉉序文,书后有雍熙三年九月作者自序。书中各谱的体例大致相同,首先叙事,次讲制作,三是杂说,四为辞赋。叙事重在说明定义、沿革及产地。制作则重在介绍制造技术。杂说讲述典故和轶闻。辞赋汇集了有关赞咏“文房四宝”的诗词。全书首尾相映,浑然一体。

其中,笔谱二卷,砚谱、纸谱、墨谱各一卷,并附有笔格(笔架)、水滴(贮水供磨墨用的文具)。

“笔谱”二卷,集中介绍了蒙恬的狐毛笔制作方法,韦仲将的兔羊毫笔制作方法。“砚谱”对砚石的色泽、硬度、韧性、渗透性、冷热适应能力以及制作方法和外形等都有详细的介绍,同时还介绍了作澄泥砚法,这是我国古代造砚艺术的萌芽,也是我国古代制陶技术的一项重大革新。“纸谱”中说,造纸原料其实远不止破布、鱼网,还介绍了用麻束造玉屑和屑骨等造纸技术。“墨谱”是第一次记载墨的生产工艺的文字。

体例,仿欧阳询《艺文类聚》体式,所不同的是欧阳询之书,兼罗众目。而易简之书,专举一器一物,辑成一谱。仿欧阳氏之体例,从易简开始,并对后代影响深远,如《砚笺》、《蟹录》,皆沿用这种写法。是书当时甚受重视,藏于秘阁。尤袤《遂初堂书目》作《文房四宝谱》,又有《续文房四宝谱》,现只题《文房四谱》,与宋史本传相同。该书原有宋刊本,已佚。现存《百川学海》本、《学海类编》本、《学津讨原》本、《檀几丛书》本、《四库全书》本及《十万卷楼丛书》本等。

四库全书本·提要

臣等谨案:文房四谱五卷,宋苏易简撰。易简,字太简,梓州铜山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累官参知政事,以礼部侍郎出知邓州,移陈州卒,事迹具《宋史本传》。易简所作《续翰林志》,洪遵收入《翰苑群书》中,已别著录。是编,集古今“笔砚纸墨”原委本末及其故,实继以辞赋诗文合为一书。前载徐铉序,末有雍熙三年九月自序,谓因阅书秘府集成此谱,盖亦类书之体也。其搜采颇为详博,如梁元帝《忠臣传》、顾野王《舆地志》等书,今皆久亡,惟藉此以获见其略。其他征引,亦多宋以前旧籍,足以广典,据而资博闻。凡笔谱二卷,砚纸墨谱各一卷,而以笔格水滴附焉。当时甚重其书,至藏于秘阁。尤袤《遂初堂书目》作《文房四宝谱》,又有《续文房四宝谱》。此止题《文房四谱》,与《宋史本传》相同,盖后人嫌其不雅,删去一字也。

乾隆四十六年十月恭校上

总纂官 (臣)纪昀 (臣)陆锡熊 (臣)孙士毅 总校官 (臣)陆费墀

文房四谱序

圣人之道,天下之务,充格上下,绵亘古今;究之无倪,酌之不竭。是以君子学,然后知不足也。然则士之处世,名既成,身既泰,犹复孜孜于讨论者,盖亦鲜矣。昔魏武帝独叹于朱伯业,今复见于武功苏君矣。君始以世家文行,贡名春官。天子临轩考第,首冠群彦;出入数载,翱翔青云,彩衣朱绂,光映里闬,其美至矣。而其学益勤,不矜老成,以此为乐;退食之室,图书在焉,笔砚纸墨,余无长物。以为此四者,为学所资,不可斯须而阙者也。由是讨其根源,纪其故实,参以古今之变,继之赋颂之作,各从其类次而谱之,有条不紊,既精且博。士有能精此四者,载籍其焉往哉。愚亦好学者也,览此书而珍之,故为文冠篇以示来者。东海徐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