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课题研究 |
《关于农村初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报告
汉滨区五里镇建设初中课题组
《关于农村初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申报立项以来,课题组在校领导的支持下迅速召开教研组会议,向各教研组通报了该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方法、目的。力争让全校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使研究对象进一步扩大,实验的基地进一步拓宽。通过一学期的认真研究实践,我们探索出了许多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法,不但增强了留守儿童适应学校学习生活的能力,提高了留守儿童的道德修养,找到了不良行为习惯的解决策略,对典型学生的个案研究取得一定成果。现将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我们通过问卷对五里镇建设初中和五里镇四合九年制学校留守儿童少年的行为习惯进行了调研。这两所学校分别位于五里镇南北丘陵地带,调查研究对象极具代表性。在此基础上筛选留守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确定重点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两方面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讲文明、懂礼貌,会交往。通过梳理调查研究出现的突出问题,我们发现原子课题设计有互相重复的内容,不利于研究工作的高效开展,因此,课题组将子课题重新设计,调整为《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的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和《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两个子课题,把研究的范围划为校内和校外两个区域,研究的思路进一步明晰。为了将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落到实处,我们从学生需要和本校发展出发,调整学校德育工作思路,搭建德育教育平台,全面开展留守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二、制定班级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常规,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奠定基础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急速发育成长的时候,因“留守”,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缺少关注,学校教育就成了他们成长主要的依靠,课题组为将学校学生的养成教育落到实处,和各班班主任协调,利用主题班会,组织学生讨论,制订了班级学生学习常规,班级学生文明礼仪须知,让学生有“法”可依、照章执行。学校积极在知与行的统一上下功夫,常抓不懈,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使这些常规成为学生的习惯并保留下来。
三、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系统化教育研究的主要策略
针对多数留守学生的心理比较敏感的现状,我们在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上,尽量淡化“留守”这样的专有名词,把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培养,放在学校集体活动中去。我们循序渐进地确立养成目标,强化每一步训练。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我们注重训练和检查,注重行为的正强化,使这些日常生活的习惯不仅促进了孩子们道德信念的形成,促进了班集体的人文环境,更形成了学校良好的校风。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条策略:
(1)充分利用校内环境,教育留守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优美的校园环境营造出浓厚的、健康向上的德育氛围,促使学生优良行为品质的养成,通过耳濡目染,使养成教育的各项要求成为学生行为的准则,促进学
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我们营造环境氛围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成立纪律卫生督查小组,小组主要成员是各班留守问题学生,由团支部牵头,代章红袖章,开展到校出勤登记、校园卫生巡查,班级纪律评比等常规活动。通过活动,让留守学生产生被信任的心理,他们在活动中首先了解了学校的规章制度,明白自己要“执法”,当然先要“知法”,每周一轮,每轮8名学生,一学期下来,大约有80多名留守学生参与了督查活动,这些学生对学校的纪录卫生常规要求已经非常熟悉了。
②,开展国旗下演讲、朗诵等系列活动,通过一些自立自强的故事,让留守学生学有榜样,练有阵地,成长有展示。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逐步养成良好习惯 积极开展各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素质,在体验中感悟生活,学会做人、做事和学习,从而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如:课外阅读、学习指导、体育活动等。
(3)进行学科德育渗透,多方面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生在校大部分时间是在学科教学中度过的,而在各学科中都有教育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丰富内容,因此如何挖掘这些学科中的教育资源,强化对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加强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对此我们坚持做到了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各科教学中的育人功能,我们坚持制定每节课的德育渗透点。渗透对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坚持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一学期以来,通过课题组的不懈努力,我们档案记录的留守学生精神风貌有所改观:校园内能和师生大大方方打招呼,衣着装扮得体,言谈举止中展现着快乐、自信。课题组对于我校留守学生的培养研究,探索了行之有效的方法,研究成果值得进一步总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