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学生行为案例分析
建设初中
李运涛
一、时代背景:
“农村留守儿童”这一名词从世纪之初出现,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这一社会特殊群体成长中凸显的各种问题层出不穷,给社会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让人头疼不已。
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这些留守少年儿童因为缺失亲情与家庭教育,品行出现偏差,行为习惯存在问题。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有:性格内向、自卑、抑郁、孤僻、偏激、暴躁、懒惰、消沉、冷漠、自私和不愿意合作等。由此产生的行为问题有:厌学、个人卫生习惯差、经常与别的同学闹矛盾、不完成作业、敏感易怒、交友不分良莠、顶撞师长、说谎甚至暴力倾向等。这些问题造成他们人格发展不健全,学习成绩下降,思想品德发展危机,违纪行为趋多。
二、个案情况:
姓名:王X
年龄:15岁
性别:男
班级:建设初中 八年级一班
基本情况:该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他的父母就都出外当建筑工人,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生活。该生随奶奶在家中,最近几个月,其母因工伤在家休养。经过我长久细心地观察和分析,发现在这个学生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缺点:
1、学习上有畏难的心理:首先,该生在学习、生活上对家长有依赖心理。
2、懒散的学习心理:该生在学习上有“四怕”: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一心想随心所欲地玩。
3、卫生习惯差,脖子、耳后似乎从来没有洗干净过。轮到值日就逃跑。总是说:不想扫地。
4、贪小便宜,经常顺手拿走同学的笔,放在抽屉里的牛奶。
优点:善于背诵,记忆力很好(仅限于死记硬背)
三、问题分析:
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多种方式接近王某和他的家人。我发现王某身上的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的原因:
1、
隔代监护出现的溺爱过度,奶奶对王某十分溺爱、大事、小事都迁就该生,不忍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教育,连日常生活小事都不舍得让该生做。
2、父母不正确的教育和疼爱方式。
由于该生父母常年在外地务工,在王某的生活中缺少父爱和母爱,在外的父母心里觉得内疚,因此对孩子处处补偿、事事迁就,生怕亏待了孩子,特别是在物质上,他们对孩子是有求必应,但和孩子在思想上的沟通却是极少的,对学习更是不闻不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王某身上的问题主要源于监护人的溺爱、父母的错误教育方式、方法和他孤僻和不自信的性格,于是我决定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
四、教育和引导措施:
1、从监护人和家长入手,使他们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
我充分利用课题组制作的“留守儿童亲情通话”与监护人多次交谈,并用电话与王某的父母进行沟通,让他们意识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严重性,使他们明白:钱不能弥补自己对孩子的歉意,无节制的物质满足是在害孩子,会使孩子滋生许多生活上的恶习,同时我对王某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该批评时要批评,要让孩子习惯接受批评,习惯认识错误,并使孩子形成有错就改的良好习惯。
(2)教给孩子正确对待困难的态度,当孩子面对困难时应该教会他如何解决,而不是替孩子去解决困难。
(3)父母的教育关心要得法,要尽可能多回家来看望孩子或者经常打电话给孩子,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对孩子取得的每一点微小进步及时肯定,这样能让孩子感到父母在千里之外的关心和呵护。
2、充分利用“结对子”、“心理咨询法”、“主题班会法”帮助该生确立自信、自强的信念,使其能融入集体,增强竞争意识,寻找集体归属感。
我依据课题研究中的方法,尝试进行了以下的做法:
(1)与留守学生交朋友,用朋友的立场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根据我们课题组的安排,我与王某同学结成了对子,平时,我充分利用课余的时间,与其交往、谈心,经过一段的时间,我与他成了朋友,而且在交往的过程中,我发现了王某的强项:语文课本后面的古诗词他已经全部背会了。这让我很吃惊:这十首诗,可以分散在一学期背完,背会一首在课代表处登记,开学才一个月,他居然已经完成背诵任务!我把王东的事情在其他班宣传,让同学对他产生敬佩之情。王东的眼睛里透露出骄傲和自豪。
(2)充分利用“心理辅导”和“班级主题班会”,矫正该生心理缺陷,并以最高的热情融入了集体。
有了自信的王某,他的情绪产生了一定的兴奋性,我再次用朋友的身份,让他有困难找老师。由于对他的关注,我无意中在监控视频中发现:王某在课间把同学的牛奶摸出来装在自己书包里了!这个镜头让我心中无名火起,恼怒的是他真是辜负了我的一片苦心。冷静下来后,我想,该不会他根本不知道这是偷窃行为吧,联系到他的家庭教育状况,我猜测十有八九是这样,
于是,我与班主任商议,开展了一节以“法制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搜集了一些中学生偷窃行为的案件范例,在班上学习,班会上,我观察了王某的反应,注意到他流露出羞愧的表情。
五、令人兴奋的教育辅导效果:
经过半年多来的教育和引导,以及王某家长的密切配合加上他本人的努力,教育的效果是令人兴奋的:
1、按时上学已经成为了他的一种良好习惯。
2、王某已清楚地认识到按时完成作业是每个中学生必须要做到的。尽管他的作业书写质量还有待提高,但按时完成作业对他来说就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3、不在惧怕当值日生,轮到值日,还想方设法为班级挣得卫生流动红旗。
六、教育引导后的感受和小结。
王某的转变让我真正感受到,自信是孩子成长的动力,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是留守学生的需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善于教育他们,因为还有更多的留守学生在等待良好的教育,所以,我们课题组的所有成员,将继续推广我们的教育方法,即:结对子教育法、个案跟踪辅导、主题班会法,我们希望所有的留守孩子都能得到最好的教育,同时,我们也希望学校、家长和社会来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让留守儿童能拥有一片快乐成长的天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