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敏感期的两个小案例
(2014-11-23 07:27:31)
标签:
育儿 |
分类: 婴幼儿教育观点和方法 |
秩序敏感期的两个小案例
1、母亲带着一岁半的安娜外出旅游。一天,天气很热,母亲把安娜放在地上,脱掉外衣,并把衣服搭在手臂上。当她重新把安娜抱起来的时候,安娜开始哭了,而且哭声越来越大。她的母亲设法让他安静下来,但根本不起作用。她为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并且变得不安起来。一些游客也过来帮忙,不时的换人抱这个孩子,但都没有用,孩子哭得越来越厉害,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最后,孩子达到了歇斯底里的程度,似乎到了绝望的境地。
一位幼教专家全程观看了这件事情的经过。她走过来,建议这位母亲重新穿上外套,虽然天气很热,但这位母亲还是很无奈的按照这位专家的建议去做了。当妈妈穿好外套后,小孩立即平静下来了,稍后,安娜又笑着伸出双臂抱住妈妈的脖子。母女俩顺利的完成了一天的旅行。
在安娜看来,衣服是穿在身上的,不应该像一块破布搭在手臂上,她在母亲身上看到的秩序错乱,是引起这场麻烦的原因。
2、在英国,一个保姆有事请假离开几天,她找了一个能干的保姆代替她。这个替代保姆在给孩子洗澡时遇到了麻烦,小孩一洗澡时就变得绝望不安,他不仅仅是哭泣,还在保姆怀里挣扎,试图推开她逃跑,。当原来的保姆回来后,小孩又恢复了平静,并且明显地变得喜欢洗澡了。
后来,这两位保姆进行了交流,她们比较了给小孩洗澡的姿势,并发现了差异:第一个保姆是右手靠近孩子的头,左手靠近孩子的脚,第二个保姆恰恰与她相反。就是这一点点的变化,引起了孩子如此强烈的反应,可见,在秩序敏感期,在孩子的心目中,秩序的力量有多大。
在生活中,秩序的变化引起孩子不安的事情还有很多,如,鞋子放错了位置、没到睡觉的时间硬让孩子去睡觉、到了吃饭的时间不吃饭等等,都能引起孩子的哭泣,甚至是大闹。所以,孩子处于秩序敏感期时,家长做什么事情一定要有秩序,以帮助孩子建立起秩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