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我的教育故事》有感(12月读书笔记)

(2020-12-16 09:16:26)

这学期于永正老师的《我的教育故事》是我工作时的精神食粮。我总是从那娓娓道来的话语中窥见教育的“真”。在“教学,呼唤手把手”这节中,我感受到了虹霞老师(于老师的弟子)那“润物细无声”的细致;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的韧劲;因材施教的耐心。故事虽平淡,心中却涌动着温暖。

在虹霞老师的班里有一个叫李溪源的男生,第一次听写生字就错了三分之二,甚至自己名字中的“溪”字都写错了。迎接他的并不是批评、讽刺,虹霞老师把“溪”字在白板上放到最大,让他仔细观察这个字的结构,书空笔顺。孩子一笔一画地学,上了两年半学,他终于把自己的名字写对了。同学们鼓掌,李溪源却哭了……这是一堂难忘的课,也是在他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堂课,他学会了很多生字及生字以外的东西——学习兴趣。有时候学困生只需要一个契机、一道阳光、也许就能打开属于自己的那扇学习之门。只要为师者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用细心、耐心以及教育智慧去浇灌孩子的心灵,这些祖国的花朵都将是最蓬勃向上、灿烂耀眼的。

面对学困生最重要的是扭转他们对于学习这件事的心态,培养孩子在学习上的责任心、自信心,从最简单的问题开始,一步一步让学习的星火可以燎原。在学习句型题的时候有孩子学得不够扎实,迷迷糊糊的。印象深刻的一个学生,对于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转化问题不够有信心,回答问题时总是磕磕绊绊。这个孩子不是不会而是对自己的答案没有信心,每次遇到这样的题,我总是让他第一个回答,慢慢的他不再惧怕这类型的问题,直到有一次回答对了一个比较难的句型题,同学们不约而同地为他鼓掌,这一刻的他是成功的。

对于有的学生我们要学会等待,哪怕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只需要让孩子知道和自己比他们每天都在进步。强壮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善良的心地,有时候比知识更重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