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018-03-18 21:36:04)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在小学教育活动中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心理品质,没有丰富的想象,就难以深刻领会教材,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的特点,适当运用情境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一、 借助插图,激发学生想象。

我国著名教育家 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而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新课标人教版教材有图文并茂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鼓励学生根据图意进行想象,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出图画的画外之意或画中之情。如  :我在教学《荷叶圆圆》一文时,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荷叶是什么样子的?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等动物把它当作什么?它们在荷叶上干什么?学生打开思维的门,张开想象的翅膀,说出“荷叶又大又圆,真像一把雨伞;小水珠把它当作摇篮,在它上面滚来滚去,可爱极了;小蜻蜓把它当作停机坪,在停机坪上张开翅膀休息。”……学生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从而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发展了语言能力。又如在教学《雷雨》一文时,雷雨后的自然界是一幅美丽诱人的画卷,我让学生听着教师的导语,伴着轻柔的音乐,欣赏雨后的插图;雨后天晴,万物经过雨水的冲洗,一切是那么清新。叶子更绿了,花儿更红了,小动物也出来欣赏雨后的美景。说到这,我借势引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想象:如果你就是图中的这只小青蛙,你能把雨后看到的美景告诉大家吗?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其他动物也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这样,学生的想象能力训练和说话能力训练就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二、 填补课文“空白”,让学生充分想象。

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就要充分让学生填补课文“空白”。如新课标人教版一些课文里用的“……”。如果教师简单地问省略了什么内容?学生一定觉得这个问题很难以回答。要想学生给省略号补上精彩的内容,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想象、说话的兴趣。兴趣是每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事物的内在动力。如教学《荷花》一文,第四自然段末有一个“……”教学时我让同学们站起来跟着荷花“翩翩起舞”,情绪高涨的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荷花池中,自已就是荷花中的一员。这时,我通过生动有趣的提问给学生创设了情境:“自然界中的小动物也非常喜欢荷花,它们一大早也来到荷花池,心情特别高兴,要与荷花分享自已的快乐,美丽的白荷花,小动物跟你说些什么啦?”学生的脸上个个都洋溢着笑容,兴高采烈地说话了。“小蜻蜓对我说‘荷花,我们可以一起快快乐乐地玩,一起说说悄悄话,一起捉迷藏。’”“小青蛙对我说:‘荷花,你出于污泥而不染,能为你捉害虫是我的荣幸,你的健康是我最大的幸福,你尽情地跳舞吧。’”……这一下,我被学生那充满童真的描述陶醉了。教材是实例,生活是源泉,想象是动力。想象的事物说出来,这是学生抒发内心情感的需要,更是训练学生表达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渠道。

三、 借助结尾,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给人意犹未尽之感,也给学生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这样的课文,引导学生进行合理而精彩的想象与推理,给学生创设说话训练的多维空间。例如,在学习《三个儿子》一文时,结尾说老爷爷只看见一个儿子,学生都感到很奇怪,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呢?针对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老爷爷这样说的原因弄明白。有的说:“因为老爷爷不喜欢只顾自已,不爱父母的孩子。”有的说:“因为老爷爷只看到一个孩子帮妈妈拎水桶,另外两个只顾着翻跟斗、唱歌。”有的说:“只顾自已,而不孝顺父母的孩子不是好孩子。”学生各已见,想象丰富,接着我又借势利导:“你喜欢哪个孩子?你打算怎样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学生热情高涨,纷纷举起小手说:“我帮爸爸抬煤气。”“我帮妈妈做饭、洗衣服。”“我帮妈妈、爸爸捶背。”“我努力学习,不用爸爸、妈妈操心。”……可见,通过想象,不单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四、 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交融中展开想象。

在语文教学中,我认为一个成功的老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处于比较活跃的阶段,要让他正襟危坐听讲、思考,他们也只能照老师的思路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缺少主见。可见,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是一件快乐有趣的事,就要提倡在活动中、游戏中学。爱表演,爱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它不仅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充分展示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我时常创设各种表演情境进行教学。如教学《荷花》一文时,我趁学生“赏花赏得入了迷”之际,我说:“同学们,现在让我们也变为一朵朵荷花,我们也翩翩起舞,好吗?”同学们高兴地站起来“翩翩起舞”,我又说:“瞧,全班同学仿佛变成了婀娜多姿的白荷花,在微风中起舞,姿态多么迷人!”我向跳得兴高采烈的同学问:“你为什么翩翩起舞?”顿时,“白荷花”争先恐后举起小手回答:“因为我看到白荷花这么美,心里感到很高兴。”“因为我看荷花看得入了神,觉得自已也变成了一朵荷花。微风吹,荷花动,变成荷花的我也跟着动,就像在跳舞。”同学们进入了作品中描绘的“人花共融一体,人花同欢乐”的意境,在表演中充分发挥了学生想象能力和领悟语言的能力。

鲁迅先生曾说过:“孩子是可以令人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言语,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每个学生的头脑都有一个晶莹璀璨的世界,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在教学中,通过创设各种情境,打开通向这个世界的大门,让学生蕴藏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