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统训练解决学习困难8感觉统合的四个层次

(2013-08-03 15:36:49)
标签:

感统

感统培训

感统训练

感统训练师

教育

分类: 感统理论知识

感觉输入的统合情形

以上所讨论的症状还不是真正的问题,那些只是脑中无效率,不规则的感觉过程的终极产品。为了帮助我们明了潜伏于这些症状之下的感觉统合功能失常,我们以图表显示不同种类感觉信息如何汇合,形成儿童具有成就感与生活快乐所需的功能。看到本书后面几章时,你再回头来看这个图表,你会发现对你很有帮助的。

各种感觉输入的统合情况

各种感受                                                                        最终产品

                                                      说话

听觉(听)----------------------------------------------------------------------------------------------------------

                                                      语言

前庭(重力移动)--------------------------------------------------------------------------------------------

             眼睛运动                                                      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姿势                身体感受                                  组织的能力

             身体平衡            身体双测协调                              自尊

             肌肉张力            动作计划            眼与手的协调          自制

   本体感受  重力安全感                                                     自信

  ( 肌肉与关节)-----------------------------------------------------------------------------------------

                                 活动的程度           视觉认知             学业的学习能力

             吸吮                注意力的时间长短    有目的的运动          抽像思考与理解的能力

             吃                  情绪的稳定                                身体与大脑的单侧与责化

触觉(接触)--------------------------------------------------------------------------------------------------

             母婴亲情

             触觉快感

视觉(看)------------------------------------------------------------------------------------------------------

(第一层次的统合)    (第二层次的统合)   (第三层次的统合)    (第四层次的统合)

各种感觉输入的统合情形

在图表的最右边可以看到,一个人与家人、朋友共处、应付学业、成长就业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有学习能力、有健全的人格、有目标,一个人的生活才会成功。但是这些资源是大脑多年发展与统合的累积结果,孩子要如何才能走到这一步?那些不能达到这一步的孩子又是出了什么差错呢?

图表最左边是主要的感觉系统。首先需要这些感觉的适当刺激,并把刺激信息顺利的从接受器传到大脑;感觉统合功能失常的孩子通常都能达到这些要求,问题是出在这些感觉信息统合不好。

这个图表的缺点在于无法显示出这个过程在生活中的流动性。图表中所列的各种功能,不会突然大步发展或停顿下来,每项都是配合着发展的,除了某些功能要引发其他功能以外。

括弧的意义代表很多事汇合成为一个。触觉后面的括弧显示:从皮肤各处来的触觉汇合供几种用途:(1)帮助孩子吸吮、吃;(2)形成母婴亲情(Mother- infant Bond),失常儿童特别需要时,可能变成心理学上的恋母情结,但此处是指生理上的亲情。把前庭感觉与本体感受相结合的括弧,导致组织良好的眼睛运动、姿势、身体平衡、肌肉张力、重力安全感。

达到下一层次,需要3种基本感觉——触觉、前庭、本体感受——统合成为身体的感觉,协调身体双侧,计划动作,集中注意力及稳定情绪。在这个阶段中视觉和听觉对这些功能的发展没有重大贡献,儿童固然能看、听,但神经系统的组织能力要靠更基本的感觉来建立。

到感觉统合的第三层次,听觉与视觉加入过程。听觉和更多前庭感觉与身体感觉及有关功能汇合,使儿童能说话并发展语言。视觉与这3种基本感觉统合,使儿童有精密的视觉认知及眼手的协调。当这第三层次达到了,孩子做事更有目的。例如:用汤匙或刀叉吃东西、画图、把东西摆在一起或分开。

至于第四层次,各项汇合形成大脑整体功能;这个层次是前3个层次所发生各种感觉过程的最终产品。组织能力与集中注意力是课业学习能力的一部分;自重、自制、自信,来自于感觉自己身体是一个有能力的“感觉——运动”个体,也来自良好的神经统合。一旦身体双侧能合作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身体双侧与大脑就自然出现单侧专责化。

这些功能之中,没有一项能在单独一年内就发展好的。孩子的整个童年一直在进行每一层次的感觉统合。两个月大的时候,孩子的神经系统正在进行大量第一层次的统合,第二层次的统合较少些,第三层次的也不多。1岁的时候,第一和第二层次的统合是最重要的,第三层次也变得比较重要了。3岁时,孩子仍在进行第一、第二、第三层次的统合,而第四层次也开始发展。6岁时,第一层次统合应已完成。第二层次几乎完成,第三层次仍在进行,第四层次变得最重要。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学习相同的事,先是爬,再是走,然后骑上脚踏车。

第一层次感觉统合

触摸与被人触摸,对婴儿及其一生有很重要的影响。接触的感觉帮助他吸吮、咀嚼、吞咽食物;触觉系统功能失常的婴儿吸吮有困难,日后可能不喜欢吃固体食物。

婴儿需要与母亲或照顾他的人有身体的接触,他的大脑必须能正确的解释这来自接触的感觉,以便形成最初的情绪依恋。哈洛博士指出,这种情绪上的依恋主要是触觉上的,有的人称此种触觉情绪依恋是“母婴亲情”。这种情结给予婴儿自己是一个个体的最初感觉。皮肤是自体的“边界”,因此触觉过程是婴儿安全感的主要来源。

哈洛的实验把猴子与它们不熟悉的东西放在房间时,那跟着“绒布母猴”长大的小猴子,自由的探索房间与房间内的东西,那时它们的“人工母亲”也在房里,但小猴子只是偶而看母猴一眼以鼓起勇气。至于跟着摸起来不舒服的铁丝母猴长大的小猴子,则根本无法忍受不熟悉的环境。由此证明婴儿对触觉接触的需求。

如果感觉统合失常妨害了触觉的处理过程,即使母亲拥抱爱抚孩子,这种刺激仍无法满足婴儿的需要。如果这最原始的情绪依恋无法形成,日后生活中就更难形成其他的情绪依恋。没有母婴亲情的触觉安全感,这个孩子长大后情绪上就会缺乏安全感。触觉异常的儿童常常显得冷漠,其实他们比正常孩子更需要关爱。他们对生活中的要求反应过度,他们可能难以靠自己做事。

统合前庭与本体感受输入的信息,使儿童能控制他眼睛的运动。若没有这些感觉指引,孩子很难把视线焦点对准物体,视线也很难随着移动。这样,日后眼睛就很难随着一行行印刷字体挪动,阅读成了难事。

如果前庭与本体感受系统统合不好,儿童的姿势反应就会发展迟缓,例如不会翻身或成为爬的姿势,那么他就没有良好的“基础”供以后站或走。他可能永远学不会一般人自然会的姿势调整,所以他的动作就显得笨拙而异常。他的平衡很差,肌肉张力也差,虽然日后生活中他可能用其他方式来弥补这些问题,但这些问题还是会使他们多少比别人慢半拍,而且易于疲劳。

接触的感觉是舒适与安全感的主要来源,而另一主要来源是重力安全感。重力安全感是相信人能牢牢站在地球上,而且能有安全感的地方。这种信念来自于感觉地球的引力,并把这些感觉组织起来,这样人才能与重力“和平共处”。如果内耳前庭和肌肉关节传来的感觉信息不能统合好,儿童就搞不清楚他在空间中的位置,以及他该怎么移动。他可能一直怕跌倒,怕被悬在空中,因为他对重力没有安全感,他整个人也没有安全感。如果他又缺乏良好触觉处理过程所形成和情绪安全感,则他情绪的成长就受到严重威胁。我们实在很难想象,孩子能调整一般触觉与前庭感觉时,所感受到的恐惧。

第二层次感觉统合

触觉、前庭、本体感受的功能,是情绪稳定的基石。这三种基本感觉系统若不能适当发挥功能,儿童对其环境反应就不好。有些孩子变得畏缩、不讲话、又极力想取悦别人;另外有些孩子则又过度活跃,对每一样听觉与视觉刺激都做反应。但是听觉和视觉在此并不是问题所在,孩子过度活跃乃是因为他的感觉处理过程使他不安定。虽然他非常好动,但他无法专心于所做的事,也很少能完成任何事。他无法将大脑集中在一件事上,无论在家里或课堂上都是这样。

这就是孩子身体感觉组织不好。身体感觉由贮存于脑内的“身体之图”所构成。这些“图”包括了身体各部分的信息、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各部分所能做的一切活动。在儿童日常活动中,当皮肤、肌肉、关节、重力与移动接受器传来的感觉被组织,并予以分类好,身体的感觉就贮存于脑中。组织良好的身体感觉,可使一个人即使没有看到或没有用手摸到,也能感觉出自己的身体在做什么。视觉信息不是身体感觉的重要部分,一个孩子若过分依赖看东西,他的身体感觉可能发展不好。

若身体感觉不包含协调身体两侧之间关系的许多充分而清楚的信息,孩子就做不好需要双手或双脚一起做的事情。敲打玩具鼓或跳舞对他们来说特别困难,前庭感觉失调的儿童常见其身体双侧协调不好。

大脑若没有身体精确的“图”,就不能引领或计划身体的动作。大人使用刀叉,穿上衬衫,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但小孩必须去“计划”这些动作。动作计划乃是一个感觉处理过程,使我们适应不熟悉的工作,并学习怎么样自动的去做。计划动作包含了精确的触觉、本体感受和前庭信息的身体感觉。如果孩子对自己身体没有一幅良好的“图”,就不能指挥不熟悉的动作,而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学会。同时,他那组织不良的神经系统会“导使”他采取许多计划不对的动作。他不能好好玩玩具,常常破坏玩具,其实他并不是存心要破坏玩具,他只是无法感觉出该怎么使用,所以无论是推或拉都会用力太猛。

儿童组织能力好不好,可由他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长短与活动的程度看出,若感觉无法控制,孩子就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在特定活动上。身外的听觉或视觉刺激会使孩子分心或过度兴奋,通常当身体与重力传来的感觉组织不好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形。

第三层次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是持续不断流动的过程,上一层次的统合成功使得下一层次的统合有可能如期发生。孩子要了解字,就必须先注意讲话的人。他要发出字音,就要先有嘴巴传来良好的感觉信息,脑内听觉——语言中心也需要前庭系统传来的感觉。如前面图表示,说话和语言要靠听觉与前庭系统的统合。

我们在前章指出,听觉与前庭系统密切相关。当然,听别人使用语言,对于理解语言和发展说话是很重要的,但是,前庭系统必须帮助大脑处理所听到的东西。某些前庭感觉失调的儿童,语言发展迟缓,不过,一旦会说了,往往会恢复正常。

字的发音清晰,需要三种基本感觉统合良好,即使是简单的单音字,也需要极准确的放好舌和唇的位置。许多感觉统合功能失常的儿童不能确切的感觉舌头放在那里,也搞不清楚嘴唇如何动,所以他们发出的字音很难懂。

正如同说话和语言一样,“视觉认知”也是较早期感觉统合的最终产品。“视觉认知”指的是你知道自己所看到的有什么意义。最简单的视觉认知是认识所看到的东西,较进一步的认知是看出一个物体与其它物体以及背景的关系。视觉得空间认知可以使我们知道世界上许多事情;茶杯是倒放的还是正放的?钉子钉进砖墙了吗?拼图版的各块都放对位置了吗?我怎样把卡片放进信封,才能使地址露出在信封的透明方块上?

显然我们要看才能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但只是看的能力还不够,还需要触摸物体、拿住、移动物体并用肌肉和关节感觉其重量,以及重力与动力相互作用等许多经验来发展视觉认知。前庭系统传来的感觉在此发展上特别重要,所以前庭失调的儿童在了解所看到的东西方面有问题。如果前庭系统功能很差,孩子视觉认知也就很差,甚至上楼梯或站在高处都有困难。如果触觉和本体感受系统也不好,则连从罐子倒出牛奶,或在桌上摆好碗筷都有问题。

在第三层次的统合阶段,孩子的各种活动更有目的了。他做事情从开始、继续到完毕,可以随着过程达到他想要的目标。找到一个嘎嘎作响的东西,从房间这边爬到那边去玩某种东西,捡起玩具,把钉子放进洞里,爬上爬下,这些都是有目的的活动。正常儿童的运动有目标,是因为他基本的感觉过程稳定,持续而有效的运作。感觉统合功能失常的儿童不能好好完成一件事,因为有太多东西混淆他们,使他们分心,过度兴奋或打击他们。

许多有目的的活动是用眼睛指挥双手做的。前庭与本体感受指挥我们手的许多动作,至于极精细又不熟悉的工作,我们就需要看着去做。良好的眼手协调是指:手和手指能够准确的伸到眼睛告诉大脑该去的地方。单只统合眼与手传来的信息是不够的,大脑还需要重力与移动接受器、全身肌肉、关节、皮肤传来的相关信息。造物者将大脑设计成需要整体合作,而这也正是它发挥完善功能的唯一途径。如果感觉传来的信息乱掉了,最终产品也就乱了。因此,前庭、触觉或本体感受系统失调的儿童时常眼手协调不好,他们不知道在哪里画线,怎么画线,也不知道在线与线之间怎么着色。日后,他们就无法用手做好工作。

第四层次感觉统合

如果神经系统整体合作,大脑各部分就能更有效的发展,正确处理各种输入的感觉刺激,并产生顺应性反应;功能专责化对大脑的理想发展及其一切功能都很重要。最明显得专责化型式是惯用右手做动作技巧(除非此人是左撇子),同时,左手(指惯用右手的人)通常对触觉较敏感,也较能分辨手中之物。大脑也显示类似情形,大脑有一边(通常是左撇子)理解力较强,也较精于使用语言,另一边则较清楚空间的关系。

在大脑各部分能够专责化之前,必须先共同合作,彼此联系。若大脑的两边不能合作联系,两边就会趋向于发展类似的功能。感觉统合功能失常,导致专责化不佳的孩子,用两手可以做好动作,但他用单手时,不如正常专责化的孩子做得好。大脑两边联系不好,也造成身体双侧合作不好,他常常搞不清楚左右方向,而要用强记来记住左手就是戴手表的那边。

身体感觉发展良好的人不需用这种办法,因为他可从大脑贮存的感觉“图”获得信息。婴儿或小孩子在玩的时候,无数次协调他的双手,由感觉——动作中学到左和右之间的不同,这项身体认知是大脑两边之间良好联系的基础。

当大脑功能达到正常的专责化,而两眼合作看双目望远镜或物体距离及位置关系时,有一只眼具有领头作用,而这只眼睛也常用来发现东西,例如使用照相机或显微镜。

多年来,专业人员已注意到专责化的重要,有些人甚至尝试促使大脑专责化,他们认为这样可帮助儿童的学习能力及语言发展。但这不成功,专责化乃是早期各发展阶段的最终产品,促使儿童发展最终产品的功能,只有在孩童按部就班发展感觉动作之后,专责化才能自然产生。

到孩子进入小学念书时,4个层次的感觉统合应该都已发展完成,这时候孩子需要感觉统合的最终产品。组织力与集中注意力很重要,因为孩子这时必须应付更多的人与事,如果大脑不能组织感觉,也就不能组织字和数目。自尊、自制与自信在人际关系上极为重要,但如果先前没有许许多多感觉和神经的统合,这些对自己的感觉就不会产生。

在孩子入学之前,若有任何统合步骤衔接不上或异常,他在学习上以及整个生活上都会出现问题。问题有时轻微,有时严重,有时以一种方式表现出来,有时又以别种途径显出。也许大人以为学校没有教好,他们常把这些视为行为问题,并因此责罚孩子。多数人只看到感觉统合失常的最终产品,孩子敌对、害羞、过度活跃、茫然无目的、忘东西、老是撞上人、不能读书、写字、加减数字等。大人以为他们“偷懒”、“找麻烦”、“不用脑筋”,其实我们想去阻止孩子的“坏行为”,或强迫孩子专心,都只会使孩子更无所适从。多数的孩子并不是存心要捣蛋,但我们却一直把感觉统合失常的儿童视为“坏孩子”,日久之后,这孩子可能真的变成名副其实的坏孩子了。

片段技巧

即使儿童没有发展感觉统合的基础以发挥功能,但社会仍然会要求他执行该功能。因此,感觉统合功能失常的儿童长大一点后,就学习用“片段技巧”来弥补不良的感觉过程。举一个“片段技巧”的例子:可以用钢琴弹奏一首特别的曲子,却没有通盘性弹琴的能力。孩子无法经由大脑中感觉信息的自然运作而学会系鞋带,就必须把绑鞋带当作一个特别的技巧来学。经由感觉统合的自然学习比较容易,而且每一次学习经验都可帮助大脑学习许多其他事情;而学习一种片段的技巧费力又费神,而且不能触类旁通的帮助孩子生活的其他方面。

如果一个感觉统合功能失常的孩子很聪明,他会学习很多片段的技巧,看起来好像身体、心理、社会功能都很正常,但是生活和“生存品质”跟那些具有正常感觉统合者不一样。如拥有能了解和支持他们的父母亲,孩子将来可以过满足的生活,也能分担社会的责任;可是如果生活的压力太大,超出了大脑的应付能力,孩子可能会成为人生战场上的败兵。

 

摩盛国际教育-国际感觉统合教育协会中国总部

ICSITE国际注册感统训练师培训与认证

www.mosunedu.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