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怎样知道鱼是快乐的
(2014-10-27 08:47:55)庄子与惠子有个著名的鱼之乐之辩,如下:
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
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些鱼是快乐的。”惠子说:“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哪里知道鱼儿的快乐’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现在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来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百度百科,网址:http://baike.baidu.com/view/872995.htm)
被引用的时候,经常引用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句。
下面回答一下庄子是怎样知道鱼是快乐的。庄子从看到鱼到说鱼是快乐的,这里面有个过程,大致描述一下:庄子看到鱼儿游,观察一会儿鱼游得状态,根据鱼游得状态判断出鱼是悠闲自得的,然后再推断出鱼是快乐的。感觉器官(眼、耳朵等)感知鱼儿游得状态,传到大脑里,神经系统做出判断、推理,命令庄子的口说出鱼是快乐的。因此,庄子不是鱼也可以知道鱼是快乐的。
人可以通过看到的信息作出一定的判断,比如甲看到一个人哭泣,于是甲便可以说他是伤心的,虽然甲不是那个哭泣的人。当然,有些判断可能不太对。
惠子那句“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这一句话不是绝对正确的,人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状态来判断出他人的想法。庄子那句“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回答的有点不太对、有点搞笑,惠子问的那个“哪里”,问的不是地点,而是方法、方式什么的,你通过什么方法知道鱼是快乐的,或者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而不是你在哪个地方知道鱼是快乐的。
回答几个类似的问题:
当初一个基督教的说:你又没看到风,你怎么证明风的存在。不要跟我说拿个塑料袋什么的。还有你又没见过拿破仑,你怎么知道他存在呢。衍生出了,你没见过上帝,你怎么知道他不存在呢。
风,应该不是可以通过眼睛看到的东西,就像声音,它不是通过眼睛看到的,是通过耳朵听到的,味道也不是看到的,而是品尝到的。人类感知世界,并不是只通过视觉,还通过听觉、味觉、嗅觉等。怎么证明风的存在呢,有点类似科学的方法(或者本身就是):一面旗,一会飘动,一会不飘动,肯定有东西发生了变化,引起了这面旗的变化,引起变化的那个东西就是风。这种证明方法比较粗糙,还可以再好点吧,或者用其它方法。
“还有你又没见过拿破仑,你怎么知道他存在呢。”拿破仑,还可以换成其他人。如果换成其他人,可能这个人还真不存在。我们的很多认识来自于其他人(周围世界什么的),这些认识,有的可能真的是错的,当然,还有很多是对的。对这些认识,很多我们无法考察,只能承认它们。现在我们认为存在拿破仑这个人,是因为有人说过,或者书籍有记载他的存在,又无人提出合理的拿破仑不存在的理由,于是我们便默认拿破仑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