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言解(7)
(2023-09-04 10:10:16)
标签:
文化 |
7、“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第一)
(白话文:子贡说:“贫穷但不谄媚,富裕但不骄横,怎么样?”孔子说:“挺好,但不如贫穷却快乐,富贵却爱好礼。”子贡说:“《诗经》上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说的就是这个吗?”孔子说:“子贡,这样才可以与你谈说《诗经》了,告诉你过往的,你就能推知未来的。”)
如果说孔子在这里表现出了某种兴奋之情,则要想产生这样一种兴奋之情,孔子必须有某种个性,喜欢看人们表现出联想力。
要想产生这样一种兴奋之情,孔子还必须足够幸运,以至于“子贡”联想到了“诗”——“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一旦产生了这样一种兴奋之情,孔子就能够意识到某种事物的力量,就能够意识到今天的此一兴奋之情能够激活人们的自我表扬意识。
一旦产生了这样一种兴奋之情,孔子还能够意识到某种事物的价值,就能够意识到必须有某些信念,坚信只有杰出的人才能既能强有力地展示自己的伟大又能暗示自己有丰富的知识——知道只有伟大的人才能有力地赞美一个事物,知道只有不寻常的事物才能让人们乐于指出不是任何人都有对其加以“言”的资格,知道只有不寻常的事物才能让人们乐于指出只有有“告诸往而知来者”之类的本领的人才能对其加以谈论,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实现这样一种间接的自我表扬:对“诗”做出展示自己伟大的这样一种赞美——“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产生兴奋之情”受到了隐秘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