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解(3)
(2023-07-29 18:25:28)
标签:
文化 |
李白诗解(3)
3、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余”的意思是我,“何意”的意思是为什么,“栖”的意思是居住,“闲”的意思是没有事情(烦恼)、“窅然”的意思是幽深遥远的样子,“别”的意思是另外。
如果说诗人在这里表现出了某种成就感,则要想产生这样一种成就感,诗人必须有某种个性,喜欢由浅入深地解释。
要想产生这样一种成就感,诗人还必须做出一定的努力,因此做出这样一种解释——自己变得“心自闲”,那是因为有人“问余何意栖碧山”,是因为自己对此做到了“笑而不答”。
一旦产生了这样一种成就感,诗人就能够意识到某种事物的力量,就能够意识到今天的此一成就感能够激活人们的自我表扬意识。
一旦产生了这样一种成就感,诗人还能够意识到某种事物的价值,就能够意识到必须有某种信念,坚信只有杰出的人才能既能强有力地展示自己的伟大又能暗示自己有丰富的知识——知道只有伟大的人才能有力地赞美一个事物,知道只有不寻常的事物才能让人们乐于目送其走向远方,知道只有不寻常的事物才能让人们想起“人间”之外的世界,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实现这样一种间接的自我表扬:对意味着“美景”的“桃花流水”,做出展示自己伟大的这样一种赞美——“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成就感”受到了隐秘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