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对紫砂有贡献的61位文人雅士

标签:
转载 |
分类: 【中华文化】 |
1、吴
2、柳
3、彭
4、项元汴:嘉靖-万历间人(约1540-1596年),浙江嘉兴人,字子京,别号古樵李狂儒、香严居土、退密斋主人、惠泉山樵、墨林、墨林子、墨林山人、墨林外史、墨林居土、墨林懒叟、鸳鸯湖长等。善写古木、水墨、松竹梅兰,天真雅淡、颇有逸趣。以善治生产致富,出其余绪,广购海内珍异,多精品,时人以为将埒於清秘。每得名迹以印钤之,累累满幅,其题跋臂署“樱宁庵”,其藏印曰寄敖、退密、墨林山人、世酒美堂、传家永宝、神游心赏,古樵李狂儒、墨林山房。尝藏晋孙登天籁琴,故名其所居曰“天籁阁”。相传蒋伯苓所制壶,底钤“天籁阁”印,其壶样即为子京所定,呼为天籁阁壶。
5、赵宦光:隆庆-万历间人(约1567-1605年),江苏太仓人,字凡夫,别号寒山梁鸿墓下凡夫。画承家学,颇擅时名,能文善治印,著有“篆学指南”,曾构“小宛堂”藏书其中。
6、董其昌:嘉靖-天启间人(约1545-1625年),江苏松江人,字元宰,号思白、思翁、香光居土、香光。万历七年(1589年)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其书法自成一家,其画集宋元书诸家之长,又精于品题。性和易,通禅理,终日无俗语。著有“画禅室随笔”、刻石曰“玉烟堂”。
7、陈继儒:嘉靖-崇祯间人(约1546-1633年),江苏松江人,字仲醇,号眉公、眉道人、縻公、縻道人、白石山樵、白石樵、空青子、雪堂、醇儒。为诸生,与董其昌齐名。年廿九,隐居昆山之阳。后筑室东余山,杜门著过。工诗善文,兼长绘画。颇藏异书,喜钞校旧籍,因得颜鲁公书朱巨川告身,故名其所居“宝颜堂”。又有“顽仙庐”来仪堂、婉变草堂。其所藏书画,刻石曰“一腐儒”。又曾手摹苏长公书,刻石曰“晚香堂”。曾改蒋伯敷名曰伯苓,为之撰书壶铭。其行书出入苏米。
8、潘允端:嘉靖-崇祯间人(约1548-1630年),江苏上海人,字仲履,号南箕老人、元邮道人。嘉靖进土,官至四川右布政使。其父恩字子仁,以左都御史致任,仲履筑“豫园”以奉之,中有“乐寿堂”。
9、邓
10、顾元庆:万历-崇祯间人(约1591-1644年),江苏松江人,字大有,号大石山人。以书史自娱,自经史以至丛说多所纂述。行世著有云林遗事、山房清事、夷白斋诗话。藏书万卷,择其善本刻之,署曰“阳山顾氏文房”、名其堂曰“夷白”。性好茶,著“茶谱”一卷。定制茗壶署“顾大石”或“夷白斋”。
11、陈煌图:万历-顺治间人(约1596-1654年),江苏常熟人,字鸿文,初名兰孙,後更名鸿。崇祯末官至翰林院典籍,明亡归隐西湖北山草堂。
12、释如曜:万历-泰昌间人(约1573-1620年),定海人,字昱光,万历壬子四十(1612年)年住持普陀洛伽山白华庵。其徒性殊,字朋彻,著有“剖璞集”。师徒蓄金石书画文玩茶具而富。
13、蒋之翘:天启-清顺治间人(约1621-1649年),浙江秀水人,字楚穉,号石林,家贫好藏书,明末避盗村居,搜名人遗集数十种,辑甲申前後集。又尝重纂晋书校注、昌黎、河东集,辑樵李诗乘四十卷。其藏书注“樵李蒋石林藏书”印。张廷济弟季勤曾藏铭“石林壶”,为吴骞题款。
14、姚
15、梁小玉:天启-清顺治间人(约1621-1648年),明,武林人。七岁即能赋诗,长而涉猎群籍,著有“姗缳集”二卷。工篆刻,其传器未见。曾商略古今名娃,奉薛涛为盟主,以苏小小,关盼盼配享,颜曰“花坛三秀之祠”,岁时奠而酧之,小玉自为祭主,并特制茗壶为祭器。
16、宋
17、项
18、汪
19、汪文柏:当康熙之世(约1662-1722年),浙江桐乡人,字季青、柯亭、柯庭。汪森弟。宫东城兵马司正指挥。学问渊博,工诗善画,尤善墨兰。筑有拥玉楼、摘藻堂、屐砚斋、古香楼等,收藏法书名画,藏书印有“屐砚斋藏书印”、“休宁汪季青家藏书籍”。暇时好焚香啜茗。陈鸣远尝为制砂壶,柯庭则作画其间,又鸣远制砚屏,柯庭为画双钩兰。著有“陶器行赠陈鸣远”诗,惜传器未见。
20、马思赞:当康熙之世(约1662-1722年),浙江海宁人,字仲安,号迂铁老人、南楼、渔村、术斋、寒中,又号素邨。曾筑皆山堂、道古楼、红药山房,所藏多宋元,善本及金石秘玩绢素真迹。藏书印曰“古盐官州马思赞”、“华山马仲安”、“古盐官州马氏南楼”、“古盐官州马素邨”、“海昌马思赞”、“中安一号渔邨”。著有“历代钟鼎款识”等。陈鸣远尝为制壶。
21、张氏昆仲:当康熙之世(约1662-1722年)。吴骞名陶录记载:“陈鸣远足迹所至,文人学土争相延搅,曾至海盐馆张氏涉园。”涉园在浙西海盐县城南三里乌依邨故址,为浙西望族张氏之别业,张氏昆仲甚众,延鸣远者不知何人,因录三人,以为参考。
(一)张柯,字晋樵,又字东谷。藏印有“涉园主人宝镒藏”、“古盐张氏小白珍藏”、“古盐涉园张氏守白斋珍藏”。
(二)张宗松,字青在、楚良、蠖庐。凡图书鼎彝之属,鉴别最精。著有“寒坪诗钞”。
(三)张载华,字佩兼。刻有“初白庵诗评”,藏书印为“张载华”、“芷齐图籍”、“古盐张氏松下图书”、“张氏研古楼”。
22、杨忠讷:当康熙之世(约1663-1722年),浙江海宁人,字端木,号晚研。康熙辛末(1691年)进土。罢官後筑“拙宜园”,与许汝霖、查慎行、陈勋等人唱酬吟咏。著有“丛桂集”。曾延陈鸣远至家制壶,代署款识。
23、曹廉让:当康熙之世(约1665-1720年),浙江海宁人,号廉斋。陈鸣远尝主其家。
24、允
25、唐仲冕:乾隆-嘉庆间人(约1743-1801年),湖南长沙人,字六枳,号陶山、自号“尉缭了事”。乾隆58年(1793年)进土。曾任荆溪县长。吴骞曾赠咏茗壶绝句五首。著有“岱览”、“陶山文集”传世。仿古制茗壶,署之贻赠友辈。
26、尤
27、源
28、郑
29、陈文敍:乾隆时人,江苏宜兴人。乾隆进土。博学嗜古,工诗书词,好造壶以恰友朋。
30、蒋升瀛:乾隆-嘉庆间人(约1778-1812年)吴淞人,字步蟾,一字釆若,号惠堂,自幼励志读书,名闻乡里。辟“镜古斋”、“寿松堂”藏书,多宋元刊本。曾定制砂壶,泥质坚结,风度姘雅,底钤“寿松堂”篆章。
31、杜世柏:乾隆-嘉庆间人(约1778-1812年)江苏嘉定人,字参云,号葭轩。
32、汪
33、张燕昌:当乾隆-嘉庆之世,当乾隆、嘉庆之世。浙江海盐人,字芑堂,号文鱼、文渔,又号石窗山人、金栗山人。乾隆丁酉(1777年)优贡生,嘉庆丙辰(1796年)荐举孝廉方正,**古,所见古书甚多,著有“金石契”、“三吴占甎录”、“阳羡名陶说”。
34、吴
35、缪
36、张廷济:当乾隆-道光之世。浙江嘉兴县人,字叔末。嘉庆三年(1793年)举人。曾结庐高隐,以图书金石自娱,自商周迄近代,凡金石书画刻削髹饰之属,无不收聚,构“清仪阁”以藏之。藏时大彬壶,作诗歌多首咏之。
37、屠
38、薛
39、徐
40、陈鸿寿:乾隆-道光间人(约1768-1830年),浙江钱塘人,字子恭,号曼生,又号老曼、夹谷亭长、胥溪渔隐、恭寿、曼公、曼龚、种榆仙客、种检道人。嘉庆三年(1801年)拔贡,以古学受知于阮云台尚书。后官之二苏、淮安知。素喜书,酷嗜摩崖碑版,行书古雅,八分书尤简古超逸,篆刻追踪秦汉,为西泠八家之一。曾作宰宜兴,公余之暇,辨别砂质,创制新样,手绘十八壶式。请杨彭年、邵二泉等制壶,为时大彬後绝技,允推壶艺中兴。曼生壶铭多为幕客江听香、高爽泉、郭频伽、查梅史所作,亦有曼生自为之者。凡自刻铭,刀法遏逸,每经幕客奏刀或代书者,悉署双款。
41、郭
42、蔡锡恭:乾隆-道光间人(约1771-1829年),江苏望族,字少峯。性嗜茗壶,收藏大彬为宝俭堂主人所作一具。张叔未尝赋诗纪之。又请杨彭年制壶,底钤“少峯”二字,篆文方印。
43、朱
44、张香修:乾隆-道光间人(约1767-1830年),初名秋月。所制壶底刻“香修”二字小楷,极精雅。
45、乔重禧:嘉庆-道光间人(约1796-1840年),江苏上海人,字鹭洲。嘉庆廪生,博学嗜古,工鉴别,书法得颜真卿风骨,尤精小楷。与瞿应绍友善。
46、瞿应绍:嘉庆-道光间人(约1796-1839年),江苏上海人,字子冶,初号月壶,叉改瞿甫,又号老冶、升春。工诗词、尺牍、书画、篆刻、鉴古,收藏尊彝图史及古今人妙墨。曾制砂壶,自号“壶公”,请邓奎至宜兴监造,精者则自制铭性,或绘竹梅於壶上,时人称为“三绝壶”。平常馈赠之品,则为邓奎代镌铭识。
47、邓
48、黄彭年:嘉庆-道光间人(约1804-1840年),贵筑人,字子寿。道光进土,官至湖北布政使,生平以整饬风纪,扶持土类为己任,曾掌理保定之莲池书院,成就大众。其父子三代世传家学,藏书渊富,其传器亦可珍也。
49、邵二泉:嘉庆-咸丰间人(约1803-1860年),工镌壶铭,且善制壶,邵景南壶多为二泉刻字,与吴月亭同时。
50、潘仕成:嘉庆-咸丰间人(约1810-1853年),道光时人。广东番禺人,字德番。先世以盐贾起家,在广州建别业名“海山仙馆”,收藏法书名画极富。所制茗壶盖唇外阴文篆书“潘”字印为识,至今流传,粤人名之曰“潘壶”。
51、伍元华:嘉庆-咸丰间人(约1810-1854年),广东南海人,字春岚。性嗜茗壶,特延宜兴名手冯彩霞来粤,在园中链土开窑,所制多小壶,壶底署“万松园制”四字,多楷书,间作草书。有署款“癸巳年万松园鉴制”者,间镌“彩霞”二字於盖唇外。又筑听涛楼,茗壶亦款书“伍氏听涛山馆春岚鉴制”,楷书二行,式仿供春,制工之精,不亚於万松园壶也。
52、蔡锦泉:嘉庆-咸丰间人(约1809-1859年),广东顺德人,字文渊,号春帆。道光十一年(1831年)解元,曾提督湖南马政,且为惠亲王师傅。工诗善画,与伍元华友善,所制壶或手自题铭,或钤“听松山馆”印。
53、蔡
54、张之洞:咸丰-光绪间人(约1846-1892年),河北南皮人,字香涛,又字孝达,亦字香岩,号牛翁,晚号无竞居土、同治二年(1863年)探花,历任两广两湖督抚,为清季名臣。曾命人往宜兴制壶,自撰壶铭,故号“壶公”,鉴赏书画法帖喜用“壶公”印。所见传器俱紫泥中壶,“香涛”撰铭,下款署“之洞”。
55、吴大澂:道光-光绪间人(约1836-1875年),江苏吴县人,初名大淳,字清卿,号恒轩,曾得古铜愙罇,又号愙一斋。同治戊辰(1868年)翰林,历官广东、湖南巡抚。精训诂、工篆书,草书法山谷,兼擅丹青。嗜蓄书画、碑版、泉弊、钟鼎之属,著有“愙斋集古录”、“古玉图考”等书。藏有供春缺盖树瘿壶,因请人至宜兴依式仿造,别制壶式数种,以贻知交,壶底钤“愙斋”阳文印。
56、胡
57、金铁芝:咸丰-光绪间人(约1852-1908年),江苏南京人,号玉道人。能画,以钢刀刻瓷,善双钩法,故其室曰“铁画轩”,兼善治印,与吴石伧齐名。制壶钤“铁画轩”篆文小章。
58、端
59、莫无其:当光绪-民国之世,上海人。为民俗雅土。性嗜盆景、茗壶,尤好裴石民壶。裴石民曾往其府为其作壶而落其款。
60、任淦庭:当光绪-民国之世(1889-1968年)。是专门从事紫砂刻画装饰工艺的艺人,常用款号有缶硕,漱石,干庭,石溪,企陶,跂陶、友竹、松道人等,以多变的刀法,即运刀的利钝粗细,轻重缓急来表现装饰趣味,主要以素描来表达作者的装饰意图。
61、陈少亭:羽林逸人,陈伯亭之子,任淦庭的师兄。《丁蜀镇志》:“陈少亭,清光绪-1953年,为紫砂雕刻名手,晚年弃艺从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