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国保打卡】(豫11)开封东大寺(国6)

(2023-02-23 12:16:30)
标签:

转载

分类: 【我爱家乡】
[转载]【国保打卡】(豫11)开封东大寺(国6)

开封东大寺二门

 

去过一些清真寺,但是由于对伊斯兰教以及其建筑的特征知之甚少,参观、游览,作为外行,也就是看看热闹。

开封东大寺位于顺河回族区,据说是中原地区现存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伊斯兰教古寺有别于曾经见过的清真寺,感觉是属于宫殿式建筑风格。


[转载]【国保打卡】(豫11)开封东大寺(国6)

[转载]【国保打卡】(豫11)开封东大寺(国6)

史载东大寺原建于城外东南的文庄明洪武年间迁于今址明永乐五年(1407年)又重修扩建毁于兵火水患,继而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

今的东大寺基本保持了那时的建筑风格规模。西向东,东西长160米,宽51米。院分三进,庭院开阔,有山门、二门、卷棚、大殿、沐浴室及配殿、厢房等。正在维修,或闭门谢客,或“外宾止步”,没能走全。但既然是“国保”,还是要尽思泉所能,打一次卡。

几级“文保”碑整齐排列(有点小错误,“国保”碑的名称应该是“开封东大寺”,因为以“东大寺”为名的不止开封一处)。不少人对此并不在意,而思泉恰恰是冲它们而来的。


[转载]【国保打卡】(豫11)开封东大寺(国6)

[转载]【国保打卡】(豫11)开封东大寺(国6)

[转载]【国保打卡】(豫11)开封东大寺(国6)

[转载]【国保打卡】(豫11)开封东大寺(国6)

东大寺山门五间、三明两暗,朱门碧瓦,门前大石狮一对。貌似普通,细看,传递出不少信息(以下有的片子借用博友的,在此致谢了)。


[转载]【国保打卡】(豫11)开封东大寺(国6)

山门正中悬挂穆青题写的“东大寺”匾额。

穆青1921~2003年),新华通讯社社长,上世纪六十年代拜读他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后,感动于他传递的焦书记事迹,并记住了他的名字。查资料,方知他是河南周口人,回族——估计这就是让他题字的缘由。 

门相下四根方木顶端(门簪)镌有“护国清真”四字。据介绍,“护国清真”是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重修东大寺时朝廷钦赐借以表彰道光二十一年二十名回族青年的英勇事迹那年,开封遭遇黄河水患他们舍生运输救援物质,勇堵塌陷城墙,保卫百姓生命财产安全,最后仅一人生还。


[转载]【国保打卡】(豫11)开封东大寺(国6)

[转载]【国保打卡】(豫11)开封东大寺(国6)


大门正脊顶上,矗立一座精工烧制的“七孔仙桥”的宝瓶,又名“一桥三亭”,俗称“七孔桥”。本为稀世珍品,惜“文-革”中被毁,现复制一座重置脊顶。

 

[转载]【国保打卡】(豫11)开封东大寺(国6)

      两根檐柱下柱础浮雕灵兽图案,相当传神。


[转载]【国保打卡】(豫11)开封东大寺(国6)

[转载]【国保打卡】(豫11)开封东大寺(国6)

山门的背面。

[转载]【国保打卡】(豫11)开封东大寺(国6)

山门两侧两角门,右角门为入口。


[转载]【国保打卡】(豫11)开封东大寺(国6)

二门面阔三间,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重修。正中上悬匾额仍书“东大寺”,是一位叫陈正璋的1953年书。

脊檩下置木板门两块抱鼓门枕石。二门两侧有便门。

[转载]【国保打卡】(豫11)开封东大寺(国6)

[转载]【国保打卡】(豫11)开封东大寺(国6)

[转载]【国保打卡】(豫11)开封东大寺(国6)

[转载]【国保打卡】(豫11)开封东大寺(国6)

[转载]【国保打卡】(豫11)开封东大寺(国6)
[转载]【国保打卡】(豫11)开封东大寺(国6)

二门南北通联碑廊,有明洪武年间阿文“古兰经”碑,明万历十四年(1586)“古制连班永遵碑”,清初刻“古制连班序碑”,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重建清真寺碑记”和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具甘结”碑等。

大多漫漶不清,其中就这块清康熙内间的“重建清真寺碑记”尚清晰,记载的是东大寺的来龙去脉,字迹工整,笔力劲挺但不知是何人的书法?


[转载]【国保打卡】(豫11)开封东大寺(国6)

[转载]【国保打卡】(豫11)开封东大寺(国6)

[转载]【国保打卡】(豫11)开封东大寺(国6)

[转载]【国保打卡】(豫11)开封东大寺(国6)

[转载]【国保打卡】(豫11)开封东大寺(国6)

[转载]【国保打卡】(豫11)开封东大寺(国6)

[转载]【国保打卡】(豫11)开封东大寺(国6)

[转载]【国保打卡】(豫11)开封东大寺(国6)

 二门之后是宽敞的庭院,青松翠柏密植其间。中轴线最尊崇处,是礼拜大殿。礼拜殿由卷棚前殿和硬山后殿勾连搭组成。

卷棚前殿位于高大台基之上,前檐开敞。

大殿为硬山顶,覆碧色琉璃瓦,高约10余米,深40余米,宽20米,建筑面积732平方米。

卷棚内雕梁画栋,门上悬匾,柱上挂楹联。匾额有阿拉伯文匾,还有汉文匾。多是清末重臣显贵所题。

 

[转载]【国保打卡】(豫11)开封东大寺(国6)

[转载]【国保打卡】(豫11)开封东大寺(国6)

[转载]【国保打卡】(豫11)开封东大寺(国6)

[转载]【国保打卡】(豫11)开封东大寺(国6)

[转载]【国保打卡】(豫11)开封东大寺(国6)

[转载]【国保打卡】(豫11)开封东大寺(国6)

[转载]【国保打卡】(豫11)开封东大寺(国6)

      那天邂逅某大学的四位师生,一位导师(着红衣者)带着三位研究生,研究“古建筑”的,现场授课,与她们几乎同时进出参观。本篇的文字,有的就是从她们那里蹭听来的,听不懂的还请教了几次。拍摄时常常躲不开,未征得同意,只好不用正面照。


[转载]【国保打卡】(豫11)开封东大寺(国6)

 卷棚内山墙,嵌着石碑。

大殿门头有三排横披窗,上悬“清真寺”匾额。

大殿之,就是礼拜大厅,为清真寺最核心的区域。因警示“外宾止步”,也就老老实实地停步驻足,不敢造次。

 

[转载]【国保打卡】(豫11)开封东大寺(国6)

[转载]【国保打卡】(豫11)开封东大寺(国6)

[转载]【国保打卡】(豫11)开封东大寺(国6)

[转载]【国保打卡】(豫11)开封东大寺(国6)

只好借用博友(估计是“内宾”)的片子,一探究竟。谢谢他了!

西墙明间辟圆拱门,两旁及上部为阿拉伯文字的经文,布幔遮挡。门头雕饰繁复花草,门两旁为红色壁柱。这就是圣龛,最神圣的地方。

大厅空间轩敞严肃穆地面铺着地毯。

 

[转载]【国保打卡】(豫11)开封东大寺(国6)

[转载]【国保打卡】(豫11)开封东大寺(国6)

[转载]【国保打卡】(豫11)开封东大寺(国6)

[转载]【国保打卡】(豫11)开封东大寺(国6)

[转载]【国保打卡】(豫11)开封东大寺(国6)

还有一些其他建筑,不赘。


[转载]【国保打卡】(豫11)开封东大寺(国6)

[转载]【国保打卡】(豫11)开封东大寺(国6)

[转载]【国保打卡】(豫11)开封东大寺(国6)

[转载]【国保打卡】(豫11)开封东大寺(国6)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有关文献和景点的介绍,特此说明,并感谢原作者!)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