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要认识崇福寺,先看金刚殿碑和弥陀殿石刻
![[转载]要认识崇福寺,先看金刚殿碑和弥陀殿石刻 [转载]要认识崇福寺,先看金刚殿碑和弥陀殿石刻](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要认识崇福寺,先看金刚殿碑和弥陀殿石刻 [转载]要认识崇福寺,先看金刚殿碑和弥陀殿石刻](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要认识崇福寺,先看金刚殿碑和弥陀殿石刻 [转载]要认识崇福寺,先看金刚殿碑和弥陀殿石刻](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要认识崇福寺,先看金刚殿碑和弥陀殿石刻 [转载]要认识崇福寺,先看金刚殿碑和弥陀殿石刻](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大雄宝殿殿内碑:
![[转载]要认识崇福寺,先看金刚殿碑和弥陀殿石刻 [转载]要认识崇福寺,先看金刚殿碑和弥陀殿石刻](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要认识崇福寺,先看金刚殿碑和弥陀殿石刻 [转载]要认识崇福寺,先看金刚殿碑和弥陀殿石刻](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重修大殿佛像碑记
窃以佛生西域身教必兼言教大化东流正法必继以像法是以宝塔涌于白地旃坛来自天竺煌
煌至教灿月星矣朔郡林衙寺古称巨观柰文殊地藏堂金色具已鼎新而大雄殿佛像越增暗淡
故普海之发已兴不往再兴善事之为一举正宜屡举爰有善信郭化龙兴独力原修文殊地藏堂
之田淋同心竭力不惜侵囊原愿一施银二百两一施银一百两以成盛举继后众善毕会集腋成
裘于同治辛未秋举事于壬申秋告竣金色灿烂焕然一新奈适置时艰入不敷出而两人仍竭力
不懈完此善举用勒于石并将芳名垂列于右虽云不没人善亦望继起者睹旨知归同登华藏法
门礼像作佛共入昆庐性海法输常转佛日增辉是所愿也用为志
府学优廪生员乔桂撰书
王迪贤妻郭氏男士明捐银拾两
……
大清同治拾壹年岁在壬申孟冬月上旬谷旦大元朔州林衙崇福寺量公禅师施财遗迹记
宣授林衙崇福禅寺住持无意和尚之下每隆法花为业物龙祖意涯
诸佛庆护
国王水二师长训诲父母劬劳四重之恩可为报矣众皆叹曰福
妙法事理还归一
四七二三封却
耆旧知事居祥
兴教寺住持融斋撰
旨至正十四年十月初旬六日陶资立瑗监立石
宣授林衙崇福禅寺住持袭洎以门义山劝善朔州崇福寺弥陀殿重修碑记
朔州,名朔县,是雁门关外一座历史悠久的古代州治。追朔其名,秦汉称马邑,北魏名朔州,唐名曰鄯阳,五代更名寰州,后改振武军,宋名朔宁军,金元复为朔州。
清末称朔县。1989年复为朔州市。崇福寺,古名林衙院,俗称大寺庙,在朔州旧城内东大街北侧。是雁北一带著名的辽金佛寺之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3—1012年),其地灵光屡现,居人不安,遂复为僧舍。世人以林衙院目之,额曰林衙寺。寺内现存辽代石造像三躯,盖当时遗存。金代,熙宗完颜亶于皇统三年(公元
1143年年)命开国侯翟昭度在崇福寺大雄宝殿(即三宝殿)以北增建弥陀殿七楹,其后又建观音殿五间。天德二年(公元1150年)海陵王完颜亮赠额崇福禅寺。元末明初,
寺宇被官方粮库占据。寺僧四散,建筑、塑像、壁画均遭损坏。明太祖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昭旨天下开设僧道衙门,释道两教又予以复兴。次年,大臣永平侯谢成出
巡至此,见本寺建筑摧崩,圣像损坏,欲意重修。遂将屯粮搬运一空,命工匠即日兴工,并指令地方官吏监修。实则,届时仅筹化备料而已。到成代五年(公元1469年)和
十六年(公元1480年)两次营葺受损殿堂,并于寺后隙地创建毗卢殿三楹。寺内现存千佛阁、文殊、地藏二堂,钟鼓二楼等,基本上保存着明成化遗构,而毗卢殿早已沁灭。
清代乾隆、嘉庆、同治、光绪间,曾几次修缮补葺。现存之山门、金刚殿、三宝殿等,都是这时重建或补葺过的。抗日战争中崇福寺遭到严重摧残,寺僧逃亡,寺内藏经、
供器等洗劫一空。金刚殿、千佛阁、文殊、地藏二堂内塑像残遭损毁。寺内拉圾堆积,杂草丛生破败不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崇福寺得到了妥善保护,1952年即
成立了文物保护所,专事保护管理,接待人们瞻仰礼拜。1954年翻修了观音殿,1958年至1962年,先后维修了寺内其它殿宇和四周垣墉,绿化环境,整顿寺容,
面貌大为改观。
弥陀殿是崇福寺主殿,规模宏伟,结构精致,自基至顶没有经过大的修缮,基本上都是金代原作,也是我国现存辽、金佛殿中的巨构。但是,历经八百四十多个春秋,自
然的人为的损伤在的难免。自明代中期后,殿宇已有所倾侧折损,屡屡支撑维护。近年来,残损情况逐渐加剧,后檐基础下沉,殿身倾斜,梁架斗拱折损,檀条滚动,殿顶
漏雨,屋顶凸凹不平,隔扇亦局部残坏,殿内外支撑较大木柱32根,梁架中支撑小木柱和垫墩19根。现状已不能继续维持。为保护这座珍贵殿宇安全,国家文物局和省文
物局决定,落架修缮。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承担这一任务。经过实地勘察,发掘台明基础,测绘现状,进行修缮加固设计。自1985年10月开始至1986年9月设
计方案完成。经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审定后批准,付诸施工。1987年加固保护塑像,1988年揭取殿内四周壁画,烧制砖瓦,选购木材,1989年加固修复壁画,拆
御殿身脊兽瓦件和木构架,检修加固残损构件,砌筑加固沉陷基础,宰配粘接琉璃残片,1990年安装木构架,归安瓦顶,装配脊饰吻兽,砌筑周檐砍墙,安装防震斜撑,
1991年安装壁画,修得画面、砌墙、墁地、修复隔扇、板门、油漆断白,当年10月,弥陀殿修缮工程全部告竣,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会同省文物局领导和专家实地验
收鉴定,评价优良。工程造价362万元,全部由国家文物局拨付。施工过程中,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领导,曾多次现场视察指导,朔州市委,市政府,县委(后改朔城区
委),县政府(后改朔城区政府)给予积极配合,大力支持,为是弥陀殿修缮胜利的基石。受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委托,予主持了该工程的勘察设计和施工。事隔16年
应朔州崇福寺文管所之邀,特撰写此文,述其始末,以为铭记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