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物宝藏】汴梁说史|尉氏明代进士撰写的碑铭,书文并茂,值得点赞

(2022-05-19 11:25:31)
标签:

图片

收藏

历史

文化

教育

分类: 【文物宝藏】

汴梁说史|尉氏明代进士撰写的碑铭,书文并茂,值得点赞 

2022-05-13 17:59

继马庙贾鲁河桥下施工工地发现《助修三贤祠碑记》残碑后,2022年5月1日,开封市地方史志学会尉氏分会会员又在此工地发现一块石碑。

https://p1.itc.cn/images01/20220513/5bc0bbaaae4c46569ea9d3a633f6e14b.jpeg

https://p9.itc.cn/images01/20220513/60681b37ed0e44fba2bf0061e938fee0.jpeg

清理残碑泥土,有几行优美的诗句,如“崇岗叠翠,长河泛绿。风烟四围,水云环聚”、“丹枫万木,翠璧孤云”,又有“脱虑尉之寺观”、“愚实生聚于斯,适契其幽闲之意,乃命愚而书此”之句,可以推测,该碑是尉氏县的名人所书写的寺观碑记。又参考石碑上有“荆山李九鼎”署名,查阅《河南通志》卷三十三记载,李九鼎,湖广京山人,嘉靖三十四年任尉氏县知县。由此知该碑刻立于明嘉靖三十四年以后。

https://p5.itc.cn/images01/20220513/613c1bf345b1451d806a74e1efb710bd.jpeg

https://p5.itc.cn/images01/20220513/ffe62bbb9b424e16942eaa4eb64ef02c.jpeg

https://p9.itc.cn/images01/20220513/1509a77328ec4340952888ff4d84a57a.jpeg

查阅道光《尉氏县志》卷十七《艺文三》收录有该碑全文,此碑文是明代尉氏县进士王选所撰《重修尉氏县普照寺碑铭并序》。碑文记载,普照寺“《尉志》所谓金大定三年建,本名东寺普照禅院,……经始于嘉靖之元年,落成于三十之五年”,道光《尉氏县志》卷四《建置志》记载:“普照寺,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原址在今尉氏县张市镇吴岗村西南的卧龙岗上。据吴岗村75岁的吴玉和(小名吴西恩)先生说,原来的普照寺周围寨墙高筑,寺院占地40多亩,1958年寺院被毁,寺院内石碑都被拉到马庙修水闸了,现在村西的普照寺是后来新建的,走廊下还保存有清嘉庆四年《重修普照寺白衣阁禅室并金粧伽蓝殿神像碑记》石碑。

https://p5.itc.cn/images01/20220513/1ee2185a9b67471a8c4a2faf45b9a4cf.jpeg

https://p3.itc.cn/images01/20220513/86f540e81d32446898190721617a0de7.jpeg

“我太尹同野李公”,即碑文记载的“荆山李九鼎”,顺治《尉氏县志》卷二《职官志》记载,李九鼎,湖广京山县人,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至三十六年任尉氏县知县。由普照寺重修竣工时间及李九鼎担任尉氏县知县的时间可知,该石碑刻立时间应为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查道光《尉氏县志》卷七《职官表》,此时的尉氏县县丞为游鱼,典史为黄铖,教谕为周凤鸣(山东人,由监生),训导为刘江(陕西人,由贡生),碑文与《县志》记载相吻合。据顺治《尉氏县志》卷三《人物志·近代儒流》和道光二十一年《王氏石谱》记载,王选,字士魁,号东川,尉氏县张市镇王老村人,正德二年(1507年)举人,嘉靖二年(1523年)进士,授直隶松江府推官。丁父忧,复授陕西平凉府推官,升山西应州知州,诰赠奉训大夫。

https://p5.itc.cn/images01/20220513/b21f803e74134a7dbe5b62a5be834f60.jpeg

https://p8.itc.cn/images01/20220513/11f4cab85dd34a3bb6781d1aebfbaf9f.jpeg

https://p9.itc.cn/images01/20220513/3d25c56b00eb412597eca72dc02e644f.jpeg

将残碑文字和道光《尉氏县志》参看,二者可相互补充。如碑文“尘嚣”《县志》作“嚣尘”;碑文记载此时的驿丞为王光大,而《县志》缺载。结合残碑书写格式,可将《县志》收录该碑文的最后一段铭文断句修正,并酌补一“遐”字,使得行文更为流畅。碑阴刻字是当时尉氏县倡导重修普照寺的乡贤名流,如阮氏、靳氏乡贤阮遇、阮佃、靳一之、靳还等等。

此石碑整体厚重,又是明代嘉靖时尉氏县知县李九鼎组织刻立,且碑文为尉氏县名人、进士王选撰文,书体有欧楷之趣,虽为残碑,也弥足珍贵,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附1:残碑碑阳释文

(上残)

第一行:

……囗囗囗囗囗囗囗囗禅之冠,我太囗囗野李公,博……

第二行:

……曰:崇岗叠翠,长河泛绿。风烟四围,水云环聚。尉土……

第三行:

……化遡其源委,但其胜概触目尘嚣,脱虑尉之寺观,此……

第四行:

……焉。愚实生聚于斯,适契其幽闲之意,乃命愚而书此……

第五行:

……斯人邈矣,贻我游吟。丹枫万木,翠璧孤云。

第六行:

……延观四周,景物平临。珍玩悠悠,冥契终身。

第七行:

……囗囗囗囗,情思无穷。欲昭于远,勒诸青珉。

第八行:

……荆山李九鼎,县丞:游鱼囗,典史:囗囗囗,驿丞:王光大。

第九行:

……教谕:周凤鸣,训导:刘囗囗……

附2:道光《尉氏县志》卷十七王选所撰《重修尉氏县普照寺碑铭并序》全文

重修尉氏县普照寺碑铭并序

进士王选

尉之东南二十五里,里名张阳[土册](坍),古市场也。左连长冈,屹然耸峻;途通东西,岩崭幽深。东出里许抵大河,途北崎岖而上地势平衍,古剏(创)禅刹,厥名普照。

登临斯地,咸有棹歌,薦闻樵牧游嬉之趣。传诸父老,寺建之宁村冈之东原,逼于河水壅淤,迺(乃)迁斯地,《尉志》所谓金大定三年建,本名东寺普照禅院,僧会祥之功果也。

我大明正统纪元,恢廓于僧悟空之重修。天顺纪元,昭垂于僧然喜之立石。迨我嘉靖之初,殿庑倾欹,墙垣颓覆,虽废兴有时,而振饬修治,不有待于人乎!乡耆高鼎等不忍古跡之蓁杞也,乃倡乡邻之好善者而共力焉。崇前后二殿之规长,伽蓝、祖师之庑,诸天山门咸就宏丽,二长杨乔峙于门外。诸黛柏挺秀于深墀,僧室萃集,官舍清闲。经始于嘉靖之元年,落成于三十之五年,虽古名刹,胡以踰此!迺寺僧性厚等倡率修潔演说经法,为入禅之冠。

我太尹同野李公,博洽清雅,高文豁襟,政暇劝农于邑之东南,乃登临于此,纵观而叹曰:崇冈叠翠,长河泛绿,风烟四围,水云环聚。尉土平陆有此奇观,不为遗世孤立之揽结乎!吾于佛说不暇,颂其教化,遡其源委,但其胜概触目嚣尘,脱虑尉之寺观,此其选也。

愚方野居于长冈之南,同野不恡谦冲过敝庐而话此境焉。愚实生聚于斯,适契其幽闲之意,乃命愚而书此,因系之铭曰:绀园碧殿,宝地珠林。神悟妙解,匪为赏寻。斯人邈矣,贻我游吟。丹枫万木,翠璧孤云。念万日贲,收云霞春。时登禅院,佛香馥芬。延观四周,景物平临。珍念悠悠,冥契终身。同翁游息,豁畅厥衷。庐密[遐]迩,枉顾于中。天然佳趣,清思无穷。欲昭于远,勒诸青珉。

供稿:尉氏县志

作者:马现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