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杭州西湖——放鹤亭(2)

(2022-04-30 21:02:18)
标签:

转载

  林和靖死后,生前驯养的二只鹤在墓前悲鸣而死,后人将鹤葬于主人的墓侧,取名“鹤冢”。  

[转载]杭州西湖——放鹤亭(2)

  鹤塚四面环水,外侧有九曲桥,与西湖水相通。

[转载]杭州西湖——放鹤亭(2)
  鹤塚上有一对铜鹤,在红梅、绿竹、青松的簇拥中颌首敛翅默然而立。这是孤山东北麓最为精致的地方,被誉为“梅林归鹤”。

[转载]杭州西湖——放鹤亭(2)
  南宋绍兴年间,高宗皇帝赵构在孤山建延祥观,下诏迁移孤山的坟墓,而独留林和靖墓,并为之植树,后贾似道书碑“和靖先生之墓”。元代陈子安认为,“梅鹤何偏废,梅树既已补植,不可无鹤”,于是买了一只鹤,放于孤山,又在林和靖当年放鹤的地方,建造了一座放鹤亭。

[转载]杭州西湖——放鹤亭(2)

[转载]杭州西湖——放鹤亭(2)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放鹤亭被移于林逋墓的一侧。

[转载]杭州西湖——放鹤亭(2)

[转载]杭州西湖——放鹤亭(2)

[转载]杭州西湖——放鹤亭(2)

[转载]杭州西湖——放鹤亭(2)
  放鹤亭内,原有康熙御题的“放鹤亭”牌匾,已不知去向。现挂的亭扁为近代书法家杨学洛书写。杨学洛(?—1930),字云门,杭州人,与周承德、梅道人、弘一法师称杭州四大名家,名山古迹留有众多手笔。

[转载]杭州西湖——放鹤亭(2)
  亭内有“舞鹤赋刻石”碑。《舞鹤赋》为南朝著名文人鲍照所作,赋文以吟咏仙鹤优雅出众的的形貌和体态特征、高下回翔的美妙舞动姿态,比喻君子超凡脱俗的风节和情怀。这块舞鹤赋刻石,也是中国传统文人追求“隐逸文化”的见证。

[转载]杭州西湖——放鹤亭(2)
  该刻石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刻有清康熙帝临摹明代书法家董其昌《舞鹤赋》书法作品,由高2.4米,宽0.75米的4快书条石组成,文自右往左24行直排,共445字行草书。碑四边阴刻云、龙、火焰、宝珠纹饰。碑上还刻有“康熙御笔之宝”、“万岁作暇”等印章。

[转载]杭州西湖——放鹤亭(2)
  为了保护该刻石,现置放陈列于放鹤亭内,加了围栏和玻璃。玻璃反光,试了好多次,拍不清楚。下附《舞鹤赋》原文:

  散幽经以验物,伟胎化之仙禽。钟浮旷之藻质,抱清迥之明心。指蓬壶而翻翰,望昆阆而扬音。澘日域以回骛,穷天步而高寻。践神区其既远,积灵祀而方多。精含丹而星曜,顶凝紫而烟华。引员吭之纤婉,顿修趾之洪姱。叠霜毛而弄影,振玉羽而临霞。朝戏于芝田,夕饮乎瑶池。厌江海而游泽,掩云罗而见羁。去帝乡之岑寂,归人寰之喧卑。岁峥嵘而愁暮,心惆怅而哀离。

[转载]杭州西湖——放鹤亭(2)
  于是穷阴杀节,急景凋年。骫沙振野,箕风动天。严严苦雾,皎皎悲泉。冰塞长河,雪满群山。既而氛昏夜歇,景物澄廓。星翻汉回,晓月将落。感寒鸡之早晨,怜霜雁之违漠。临惊风之萧条,对流光之照灼。唳清响于丹墀,舞飞容于金阁。始连轩以凤跄,终宛转而龙跃。踯躅徘徊,振迅腾摧。惊身蓬集,矫翅雪飞。离纲别赴,合绪相依。将兴中止,若往而归。飒沓矜顾,迁延迟暮。逸翮后尘,翱翥先路。指会规翔,临岐矩步。态有遗妍,貌无停趣。奔机逗节,角睐分形。长扬缓骛,并翼连声。轻迹凌乱,浮影交横。众变繁姿,参差洊密。烟交雾凝,若无毛质。风去雨还,不可谈悉。既散魂而荡目,迷不知其所之。忽星离而云罢,整神容而自持。仰天居之崇绝,更惆怅以惊思。

[转载]杭州西湖——放鹤亭(2)

康熙临摹董其昌《舞鹤赋》拓片(源于网络)

  当是时也,燕姬色沮,巴童心耻。巾拂两停,丸剑双止。虽邯郸其敢伦,岂阳阿之能拟。入卫国而乘轩,出吴都而倾市。守驯养于千龄,结长悲于万里。

[转载]杭州西湖——放鹤亭(2)

康熙临摹董其昌《舞鹤赋》拓片(源于网络)

  林和靖的高风亮节历来为人们所敬慕,名家名人留下了楹联无数,现亭柱上保留了四幅。

[转载]杭州西湖——放鹤亭(2)
  亭的正面外侧是:“世无遗草真能隐;山有名花转不孤。”该联为清代政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林则徐(1785—1850)视察杭州时为纪念林和靖而撰,诗人、书法家、画家林散之(1898—1989)书。“遗草”,意同遗稿,与下联中的“花”字工对。

[转载]杭州西湖——放鹤亭(2)
  放鹤亭内,有楹联:“山孤自爱人高洁;梅老惟知鹤往还。”近代著名文学家黄文中(1890—1946撰书。

[转载]杭州西湖——放鹤亭(2)
  亭的西侧楹联为:“华表千年,遗蜕可闻玄鹤语;孤山一角,暗香先返玉梅魂。”清代杭州知府吴廷琛(1773—1844)撰,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吴丈蜀(1919—2006)书。“遗蜕”:佛家、道家认为死是遗日形骸而化去,故称尸体为“遗蜕”。“玄鹤”:传说鹤千岁化为苍,又千岁变为黑,故名。

[转载]杭州西湖——放鹤亭(2)
  亭东侧楹联是:“梅花已老亭空鹤;处士长留山不孤。”范松上题,工艺美术教育家、书画家陈叔亮(1901—1991书。

[转载]杭州西湖——放鹤亭(2)
  林逋筑庐于此,隐居长达二十余年,不仕不娶,以赋诗作画、栽梅饲鹤自娱。林逋“梅妻鹤子”这种超然脱俗的隐逸风节为后人所景仰。清雍正年间浙江总督李卫浚治西湖,修缮胜迹,将“梅林归鹤”列为“西湖十八景”之一。

[转载]杭州西湖——放鹤亭(2)

[转载]杭州西湖——放鹤亭(2)
  放鹤亭的舞鹤赋刻石及林逋墓是西湖文化景观中的文化名人代表性史迹,是北宋最具代表性的隐逸诗人林逋的纪念地,为中国传统文人士夫的隐逸文化提供了独特见证。

[转载]杭州西湖——放鹤亭(2)
  (注:照片拍于2022年4月12日)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