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二孩子成绩排在全年级倒数30多名怎么办【赖颂强讲逆袭中考高考】

(2020-09-01 15:57:57)
标签:

沟通技巧

教育方式

左养右学教育

学习成绩

中考

分类: 孩子成绩差

黑龙江大庆的全妈妈反映,孩子成绩很差,上初二了,全年级600多人排在倒数30多这样下去只会浪费时间。他总说上课听不懂,课后作业不会做。现在不想读书了,我该怎么办?还有希望参加中考吗?

 

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给黑龙江大庆全妈妈的建议:

 

1、孩子基础差,现成绩排名中下甚至倒数还机会逆袭中考高考吗?只要家长协助孩子找到基础知识差的原因,针对改善,再归核中考高考的核心考点进行复习冲刺,完全有机会逆袭中考高考。

 

2、孩子上课走神,专注力差,那课堂的知识点没听懂,那课后作业不会写,只能用手机差题,然后自控力差,慢慢沉迷手机网瘾,导致作业越晚完成,睡眠时间少,第二天上课又走神了,这样状态如何逆袭中考高考?

 

3、很多家长与孩子对中考高考有“高期望值”,就是目标目标定得太高,而造成太大的心理压力,产生严重的心理焦虑,影响复习效果和质量,也会在考试期间因过分忧虑而心烦意乱,分散精力,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从而导致中考高考失利。

 

4、备战中考高考,孩子正处于紧张复习阶段,脑力劳动强度大,常常会出现精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头昏脑涨、复习效率不高等现象,这会与孩子饮食睡眠有着极大关系,家长如何正确做好衣食住行后勤保障,是让孩子成功逆袭中考高考的保障之一。

 

赖颂强讲如何协助孩子冲刺逆袭中考/高考10-160分,主要是受四大方面26个细节的影响,具体如下:

 

第一方面、从孩子自身影响因素分析:

 

1、学习基础。

2、注意力问题:上课、写作业、考试时的注意力是否集中,直接影响到孩子学习效率与考试成绩,这是对中考高考影响最大因素之一。

3、学习态度。

4、学习目标分解:如何用逆推思维帮孩子分解中考高考的目标。

5、思维能力。

6、记忆能力。

7、自学能力(即自主学习能力)。

8、学习方法。

9、考前、考场心态。

10、心理压力。

11、是否自信。

12、孩子是否沉迷手机网络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讲逆袭中高考10-160分:如果想毁掉孩子中考高考,只需要给孩子一部手机就可以了,如何30天帮孩子建立使用手机网络界限。

13、孩子是否厌学早恋:厌学早恋是很多青春期的孩子,特别是成绩差的孩子更容易发生的问题,这结果不仅仅影响到中考高考了。

14、焦虑程度。

15、心理调节。

 

第二方面、从家长与居家环境分析:

 

1、家庭教育。孩子的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家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责任。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指导、帮助和鼓励学生的学习,这会极大地促进子女完成学习任务。

2、家庭支持。

3、饮食搭配。中考高考在即,常常会出现精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头昏脑涨、复习效率不高等现象,这可能是饮食搭配不合理造成营养不足所致。

4、居家环境、适合全家的居家环境布置,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讲逆袭中高考10-160分有利于孩子的情绪,睡眠,健康,而孩子的学习环境更影响到学习效率。    

5、家庭教育不合理信念。“你不是读书的料!”这是很多家长容易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它表达的是对自己的孩子的失望、不信任,这一不合理信念若被自己的孩子接受领纳,就极有可能转化为孩子自己的另一种不合理信念——“我本来就比别人笨,怎么努力也不行。”

6、家长焦虑情绪。焦虑的情绪是教育孩子的天敌,但很多家长却控制不了自己的焦虑紧张情绪。

7、亲子沟通。良好的亲子沟通,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之一,然而到了青春期的孩子,家长发觉很难沟通。

 

第三方面、从学校分析:

 

1、学校、班级管理水平、学习氛围。

2、教师教学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学养水平、教学艺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讲逆袭中高考10-160分指导方法、复习计划(备考方略)、经验、责任心等对考生成绩有直接影响。

3、师生同学关系处理。

 

第四方面、从教育持续性分析:

 

1、坚持性:因为中考,高考都是需要前面小学、中学,高中的积累,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但很多家长与孩子无法坚持去执行自己制定的目标计划。

 

赖颂强讲逆袭中考高考,只要家长从这4大方面,26个细节去帮孩子改善问题,孩子就一定能成功逆袭中考、高考10-160分逆袭人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