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鄱阳湖观鸟(14-12)

(2015-02-01 22:02:33)
标签:

旅游


http://s3/mw690/003WSJRWzy6PDYmIRsm72&690
                                   

                               鄱阳湖观鸟

2014年秋冬的候鸟迁徙季节,多次计划追寻鸟儿的踪迹,想去北戴河观鸟,想去天津大港湿地观鸟,想去东营黄河三角洲观鸟,想去威海成山头看天鹅,想去三门峡黄河湿地看天鹅……

都落空了。时近岁末,节气已是寒冬,得知北京观鸟会组织鄱阳湖观鸟,排除种种阻力,毅然成行。

一路观鸟

北京到南昌的直达列车,朝发夕至,一觉醒来,已经站在南昌闹市。七个人的观鸟团,租了一部十八座的中巴车,非常宽裕。

此次观鸟,同行者皆为行家,鸟类知识渊博,观鸟经验丰富,对我这个初入行者来说,绝对是个长见识的绝佳机会。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滕王阁所在的南昌,地处长江以南,物候比北京要晚个把月,除了高大的乔木已经落叶,满街的樟树和多种小叶灌木依然郁郁葱葱。

南方的鸟果然比北方多。趁车子停进加油站时,我们已经发现了成群的野八哥,还有丝光椋鸟和白头鹎,就在闹市路边的行道树上。

鄱阳湖方圆四千平方公里,号称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从空间上来说,这是一个广阔的地理概念。我们第一天要去的南矶山湿地,距南昌只有60公里路程,也是鄱阳湖区一处重要的候鸟栖息地。

通往湖区的路相对简陋,只上下两车道,路边就是小河。车不多,人更少,满目荒凉,芦草茂盛。领队李苞眼很尖,不时喊司机停车,每次停车都能看到鸟。

河中木桩上站着一只蓝黄相间的普通翠鸟,透过400长焦,只能看到黄豆大小的鸟形,若无人指点,即便近在咫尺,恐怕也不敢相认。

路边草丛发现两只黑水鸡,我冒冒失失跳下车,两个机敏的小家伙瞬间无影无踪。接受教训,再停车后,先耐心观察,车上拍摄,找机会靠近。果然,拍到了红脚苦恶鸟。那鸟的羽毛色彩与草丛几乎一模一样,它若不动,根本就发现不了。

第一次见到伯劳鸟,棕背伯劳,就停在路边的电线上,一动不动,居高临下地蹲着,偶尔转动头部四外观察,对人似乎并没有太高的警觉。初相识总是异常兴奋,但后来发现这里的伯劳鸟真是太常见了,而且分布平均,找不到任何鸟时也能见到伯劳。

电线上还蹲着一对北红尾鸲、站着白鹡鸰鸟……http://s11/mw690/003WSJRWzy6PCjZnYx4aa&690
棕背伯劳,看那眼神的凶光
http://s5/mw690/003WSJRWzy6PCjZV9wUc4&690
伯劳总喜欢站在高处,比如树顶http://s5/mw690/003WSJRWzy6PDZOeRYUe4&690
冬天的食物如此丰富,难怪野八哥活得格外惬意
http://s7/mw690/003WSJRWzy6PCk1YLRQ76&690
红脚苦厄鸟,南方常见鸟
http://s4/mw690/003WSJRWzy6PE0g7ErF9b&690
黑水鸡,很快就溜进了苇丛里
http://s9/mw690/003WSJRWzy6PE0eV2Weba&690
白鹡鸰,鸟大概都想往高处站
http://s7/mw690/003WSJRWzy6PE0dPviMc0&690
飞了
http://s10/mw690/003WSJRWzy6PE0cVypi20&690
北红尾鸲,叫声很优雅,可嘴张得太大了些

鸟浪

不知不觉间,已经进入南矶山自然保护区,进入鄱阳湖腹地。醒目的警示牌告诉我们,这里是血吸虫疫区,不能下湖。

狭窄的水泥公路迤逦而去,将半干涸的湖区与外面的世界紧紧地联系起来。鄱阳湖早已成为著名的季节性湖泊,丰水期烟波浩渺,一望无际,南矶山成为孤岛;入秋后湖水急剧下降,大湖被分割为无数子湖,沉入湖底的路也显露出来,船来船往变车来车往。

路边就是高高的芦苇丛,苇丛下面有明显人工开挖的河道,隔着广阔的草滩,可以看到大片的湖水,湖面上雁鸭成群。

此地就是全球最著名的冬候鸟栖息地,湖水消退后的鄱阳湖湿地。单筒望远镜将远处的影影绰绰清晰展露,我们看到了数不清的水禽、涉禽,细分有灰雁、豆雁、鸿雁、白额雁、小白额雁,有小天鹅、东方白鹳、白琵鹭,有斑嘴鸭、螺纹鸭、绿翅鸭,有小、凤头、凤头麦鸡,有鹤鹬、红脚鹬、青脚鹬等等。左手的鸟群至少距离500米,右手的水面更远,即使600的长焦也拍不到细节,无奈。

头顶飞过来一群四只斑头雁,那应该是一个家庭。又一群,再一群,灰雁、鸿雁、豆雁……。一只苍鹭缩着脖子翻飞。看见东方白鹳了,一只、两只、三只……。

突然,鸟的鸣叫声由远及近,轰然袭来。

有人喊:“鸟浪!”

果然,只能用“鸟浪”来形容这突如其来的阵势。

天边,目力所及处,成千上万的飞鸟,黑压压铺天盖地,很快就遮盖了半个天空。由无数飞鸟组成的这片乌云,伴着嘈杂的叫声,扯满左边的湖面,又渐渐波及我们的头顶,这才逐渐散开。而远处的鸟浪还在一波跟一波地翻滚。

来不及分辨,我们只是不停地按动快门,将这难得一见的鸟类行为收入记忆。

渐渐散开的鸟浪,仍然是一个家族一个家族的小群,往更高处飞,往更远处飞,看似漫无目的。

等这波鸟浪彻底安歇下来,大概持续了半个小时吧。

据说,冬季的鄱阳湖面,经常会刮起这样的鸟浪,原因谁也说不清。惊吓?搬迁?盲从?可能什么都有。

真正的乐趣还是在静下心来研读那一张张鸟浪图的时候。http://s5/mw690/003WSJRWzy6PCkaM9fe74&690

http://s7/mw690/003WSJRWzy6PCkbmrUa86&690

http://s15/mw690/003WSJRWzy6PCkbFZ82ce&690

http://s11/mw690/003WSJRWzy6PCkcdUym0a&690

http://s10/mw690/003WSJRWzy6PCkd32Gd79&690

http://s3/mw690/003WSJRWzy6PCkdozHsa2&690

http://s16/mw690/003WSJRWzy6PCkel0ej2f&690

http://s3/mw690/003WSJRWzy6PCkf7rW2b2&690

http://s2/mw690/003WSJRWzy6PCkfPWCd01&690

http://s5/mw690/003WSJRWzy6PCkhdw0cb4&690

http://s2/mw690/003WSJRWzy6PCktu9upe1&690

                                                落日天鹅湖

尽管离大湖较远,但路边的河道也不时惊起飞鸟。成群的绿头鸭、凤头、鹤鹬、丝光椋鸟,警惕的凤头麦鸡,但最令人又爱又恨的,还是芦苇叶尖上窜来窜去的纯色鹪莺。

小东西长不过15公分,色彩与芦苇难分难辨,翘起的长尾巴几乎与身体等长。飞得太快了,未等聚焦,转眼就没了。成群来往,叽叽叽叫个不停。越拍不清晰越着急,不知浪费了多少精力,总算皇天不负苦心人,我居然抓拍到一张飞版鹪莺。

到候鸟的家园拍鸟充满了兴奋,因为总有发现、总有惊喜、总有收获。回看镜头里一张张令人叫绝的画面,那种成就感、充实感,盖过了饥渴疲倦,催人奋进。

接近黄昏时分,观鸟团来到位于南矶岛的保护区管理站。

虽然冬日的岛已经与陆地连成一片,但岛上的生态环境毕竟与湖区不同,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岛上有树,树上有林鸟。我们在这里又收获了黑卷尾、白头鹎、北红尾鸲、红胁蓝尾鸲、戴胜等等。

观鸟团带着寻找青头潜鸭的任务,在与保护区沟通后,工作人员领我们去了一处最近的候鸟聚居的湖面。

湖堤面对着夕阳坠落的方向,被轻雾遮挡了大半天的太阳悄然露面,此时正红彤彤地挂在正前方。湖水大面积消退,露出大片泥滩,远远地向湖中心伸去。

仔细辨认,湖中那白花花的水鸟,几乎清一色的小天鹅,估计多达万只以上,名副其实的天鹅湖。另外还有星星点点的白鹤,以及小群的白琵鹭点缀其间。夕阳柔和的光洒满视野,湖水泛着金色的波纹,水鸟们沐浴在无限的祥和之下,自由徜徉。

我们都知道,这里是出大片的地方。从太阳的高度判断,幸运奉送的机会大概只有一个小时。于是我们迅速跑下湖堤,尽可能地靠近湖中心,靠近落日。

镜头里的天鹅们优雅地游荡在鄱阳湖里。天鹅是大型鸟类,全世界共有7种,除了黑天鹅和黑颈天鹅外,其他五种都是白色的。大天鹅和小天鹅国内最为常见,聚集在鄱阳湖越冬的又以小天鹅为主。

天鹅成鸟身材高大,羽色洁白,长长的脖颈,或伸或弯,一举一动,贵气十足。亚成鸟羽色略呈灰白,生性活泼,动作笨拙。湖中雪白的天鹅,多数安安静静,或扭头将扁喙深深地埋入后背,或埋头将脖子长长地伸入水中。也有少数好动者,或原地展翅,扑闪着两只巨大的臂膀,或追逐嬉闹,一方将一方赶得鸡飞狗跳。

终于有天鹅飞起来了,一小群,四五只,估计又是一个家庭。天鹅的飞姿更为优雅,头、颈、长腿,成一直线,宽大的飞羽用力煽动,擦着水面渐渐飞起,由北部的湖池绕到西边,进入夕阳投射下的红色光晕里,美不可收。

我们耐心地端着相机,等待着天鹅飞进落日的那一瞬间。黄昏时分,所有曾经刺眼的光越来越柔和,仿佛一切都被融化了,天、地、人,湖、日、鹅,融为一体,难解难分。http://s6/mw690/003WSJRWzy6PDXafuct85&690

http://s1/mw690/003WSJRWzy6PDXb4n6w60&690

http://s13/mw690/003WSJRWzy6PDXbHD2c5c&690

http://s16/mw690/003WSJRWzy6PDXcxaVNbf&690

http://s13/mw690/003WSJRWzy6PDXdJoGoec&690

http://s2/mw690/003WSJRWzy6PDYbESxb11&690

http://s12/mw690/003WSJRWzy6PDXgutjZ3b&690

http://s5/mw690/003WSJRWzy6PDXgXW1S64&690

http://s10/mw690/003WSJRWzy6PDXhrnQt29&690

http://s1/mw690/003WSJRWzy6PDXkcczSa0&690

http://s13/mw690/003WSJRWzy6PDXkyo1Kdc&690

http://s9/mw690/003WSJRWzy6PDXlg1hme8&690

http://s15/mw690/003WSJRWzy6PDXmrGvc9e&690

http://s13/mw690/003WSJRWzy6PDXnSrr69c&690

                                               难觅秋沙鸭

当晚住宿永修宾馆。饭桌上算账,观鸟首日,收获各类野鸟50多种。次日继续,目标三都镇中华秋沙鸭。

早晨雾气很大,下了高速,光线仍不理想。

行驶在南方的乡间公路上,观鸟团很快有了发现:成群的丝光椋鸟。那是路边村头的几棵杨树上,密密麻麻落了数不清的椋鸟,从那灰蓝色的修长身体、灰白色的头颈、红色的尖喙,特别是头颈部披散下来的一根根闪光的羽毛判断,丝光椋鸟。

此鸟主要栖息在中国,冬季喜欢成群活动,北京植物园也见过三五只的小群,但如此规模,着实头一次见识。

领队李苞一只只数过,这一群丝光椋鸟竟有68只。他还数过一群野八哥,数量在70只以上。可见南方的生态环境之好。

鄱阳湖周边属典型的丘陵地形,山不高,林木茂盛,山坡下略平整的地块都开成了农田,这个季节,收割后的农地也都闲着。临近公路小山旁的灌丛,鸟儿轮番登台。

行家指点,发现了比棕背伯劳体型更大的牛头伯劳,浑圆硕大的棕红色头颅是它最大的特点,但数量太少,三天仅见到一只,与棕背相比,可谓百里挑一。

电线上落着白鹡鸰、北红尾鸲、水鹨,一块未割光的稻谷地里出现了成群的斑文鸟,无意间又拍到了白腰文鸟,路边树上飞来星头啄木鸟、大斑啄木鸟,头顶盘旋着黑耳鸢,大树的阴影里藏着白颈鸦,废墟里觅食的是凤头麦鸡。

下午,在同一块地段,我们又看到了小群的领雀嘴鹎,看到了金翅雀、灰头鹀、鹊鸲、大山雀、乌鸫、红嘴蓝雀。傍晚时分,借着微弱的光线,拍到了两只白颈长尾雉雌鸟的身影。

收获多多。当然最大的遗憾是没有见到中华秋沙鸭。

中华秋沙鸭是中国的特有物种,也是数量稀少的濒危鸟类,繁殖在东北长白山,过冬在长江以南。江南的湖泊水面,常可见到中华秋沙鸭群居的身影。

三都镇紧邻修水河,开阔的河段成为中华秋沙鸭喜爱的越冬地,当地特为中华秋沙鸭开辟了自然保护区。令人费解的是,保护区所在的修水河段,以及河道两侧,正在大兴土木,河道挖沙,沿河房地产项目,往昔著名的中华秋沙鸭聚居地,现在踪影皆无。http://s10/mw690/003WSJRWzy6PDYAAAn709&690

http://s10/mw690/003WSJRWzy6PDYCse3D59&690

http://s5/mw690/003WSJRWzy6PDYCWULOc4&690

http://s7/mw690/003WSJRWzy6PDYDMjD876&690

http://s9/mw690/003WSJRWzy6PDYEuEVWf8&690
上面这些图拍的都是丝光椋鸟
http://s1/mw690/003WSJRWzy6PDYFJBv200&690
牛头伯劳,壮硕的大脑袋http://s4/mw690/003WSJRWzy6PDYGgY1513&690
黑卷尾,其貌不扬
http://s13/mw690/003WSJRWzy6PDYHQC9Cbc&690
纯色蕉莺,非常地娇小
http://s13/mw690/003WSJRWzy6PDYNmuuwfc&690
难得一张飞版
http://s3/mw690/003WSJRWzy6PDYOVQEaa2&690
领雀嘴鹎,叼到了一颗果实
http://s9/mw690/003WSJRWzy6PDYPABok48&690
成群结队
http://s12/mw690/003WSJRWzy6PDYUm62D4b&690
惊飞一群鹤鹬
http://s14/mw690/003WSJRWzy6PDYZEoaN4d&690
两只白颈长尾雉,上为雌,下为雄,都是被趟飞的,只拍到了剪影,也属难得
http://s8/mw690/003WSJRWzy6PDZ0clODd7&690

不舍鄱阳湖

早出晚归,午饭自备,车上解决,观鸟安排十分紧凑。

冬日低温,湖区容易起雾。第三天一早前往吴城大湖池,天气仍然灰蒙蒙,小风凛冽,空旷处丝毫不比北方的严寒逊色。

鄱阳湖以白鹤越冬地著称,1980年在大湖池首次记录91只白鹤越冬,最高年份记录4000只,全世界仅存的白鹤东部种群,百分之八十以上会聚鄱阳湖,吴城大湖池更是大名鼎鼎。

如今大湖池已成为著名的冬季观鸟旅游胜地,沿湖堤修建了高水平的旅游公路,路边矗立着观鸟台,旅游大巴送来一车一车的游客,车往车来,熙熙攘攘,甚至需要交警前来维持秩序。

其实,站在观鸟台上远望,水面至少在一公里开外,眼前除了大片的芦苇和广阔的湖滩,裸眼什么也看不到。在专业的观鸟望远镜头里,可以看到少量的白头鹤,以及大量的雁鸭、鸻鹬类候鸟。

特为观鸟而来的游客们,兴奋地下车,乱哄哄地爬上观鸟台,满怀希望地跑进湖滩,然后就是以芦苇荡为背景拍照留念,最后失望地上车返回了。真不知他们来看什么?

这样的观鸟环境显然难以久留。拍了些斑鱼狗悬停捕鱼的场景,红嘴鸥翻飞嬉闹的场景,头顶苍鹭翱翔的场景,车开到了吴城保护站。

保护站居高临下,站在瞭望塔上,雾蒙蒙的湖面碧波万顷,目力所及处可以看到大群的候鸟。

经保护站指点,我们沿山间小路去寻找白鹤栖息地点。中途拐进岔道,往前越走越难,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一块铁网包围的湖面。

又看到了天鹅,成千上万只,白花花洒满了半个湖,还有同样数量的鸻鹬类候鸟,自成一巨大的群体,云一般游荡在湖面上。

这块水面实在太隐蔽了,远离公路,远离村庄,甚至远离小路,若非当地人指点,陌生人绝对找不到。

鹤比天鹅的警觉性更高,因而离湖边会更远。透过单筒望远镜,我们看到了远处湖面上的白鹤、白枕鹤、白头鹤、中华白鹳,都是单独结群,估计距离在三千米开外。

突然,天鹅骚动起来,肉眼可以看到几个穿皮裤的人向湖中心走去。先是鸻鹬鸟飞起来了,紧跟着天鹅起飞,一群接一群,满湖的天鹅陆陆续续都飞了起来,在天空中形成了一片片白色的云。不大一会儿,湖便空了。

愤怒之后得知,这块湖面已经承包给了个人,那几个下湖者就是承包人雇来捕鱼的,湖边围挡的铁网,也属同样来历。

天鹅和我们同样没了脾气,鸟自寻去处,我们也该告别鄱阳湖了,当晚八点前的火车,南昌去北京,夕发朝至。

三日观鸟,紧张而欢愉,劳累而充实,林林总总录得150多种鸟,眼界大开,眼力大长,堪称大丰收。

告别鄱阳湖,不舍鄱阳湖。绕梁三日,回味无穷。http://s9/mw690/003WSJRWzy6PDZw3sHS98&690
修水河边的古樟树林
http://s1/mw690/003WSJRWzy6PDZxiCZ280&690
观鸟团诸位鸟友,我们相处十分愉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