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像原创的原创书——读《恐龙快递》随感

标签:
绘本 |
分类: 多爸读绘本 |
多爸读绘本
20150114
http://s14/mw690/003WIbWigy6PbbkQ7sp7d&690
上周六中午,和多多一起阅读《恐龙快递》。足足花了2个小时,小朋友看得兴致高昂、欲罢不能。这本书,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而言,实在太好玩了。
这是一本智力书
这本书,没有故事情节,假设了主人公“咚咚”进入了恐龙古国,去完成一个又一个危险、刺激的任务。
做游戏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小读者会随着任务的进展,自觉地探求恐龙的相关知识。
第一个游戏是寻找神秘工具“手电筒”,画面中嵌入了无数的恐龙细节,会在后面的画面中一一呈现出来。
第二个游戏是走迷宫,把三维模块“压缩”成二维的迷宫图,非常考验眼里和空间思维能力。
第四个游戏是恐龙拼图,必须突破常规思维,才能完成特殊的任务。
其它的游戏,涉及找不同、观察、推理等技能。
这是一本游戏书
多多在阅读中,最终的兴趣聚焦到了第八个游戏:寻找蛋宝宝。24枚恐龙蛋,24个翻翻页。翻过每个恐龙蛋,就是一只小恐龙。形状各异的恐龙蛋,充满了无穷的想象力。多多不仅仅快速完成了任务,还给爸爸出了好多附加题:请寻找草莓恐龙、蛋糕恐龙、吃棒棒糖恐龙、会飞的恐龙、孙悟空恐龙等等。他说,都出了30多道题了。多多看的绘本,也算比较多的了,能够把一本书看得如此快乐,实属少见。
向大师致敬
这本书,充满了向大师致敬的味道。
封面的图片,是拍立得相机及照片,递归的效果,立刻联想到大卫·威斯纳《海底的秘密》中放大了无数倍的12张照片、12个孩子。当然,严格讲,这是护封,揭开护封,真正的封面是另外一幅相似的图,两者的差异之处,在内文中也有表现。这里就不剧透了。
第十个游戏是由两张胶片构成的,立刻想到了艾瑞·卡尔经典的《海马先生》中绿油油水草的胶片。
附加游戏《蛋生》,是向8位艺术家的致敬,包括草间弥生的《南瓜》、达利的《记忆的永恒》、玛格丽特的《戴黑帽的男人》。立刻联想到了超现实主义风格的安东尼·布朗。
源于内心的创作
作者董亚楠,年仅23岁,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绘本创作工作室,是个标准的90后,是新生代绘本专业科班出身。这部作品获得了中央美术学院2014届本科生毕业设计一等奖、8B设计奖“设计师神品奖”。
这的确是神来之笔:没有故事情节,充满游戏感,能够让读者非常快乐地接受一个又一个挑战。
所有这些,源自于作者是个恐龙迷,内心住着小火龙。
这是地地道道的原创书,因为作者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学生。
这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原创书:没有一丁点的中国味道。
对于原创作者而言,创作过程中汲取五千年文明的养分固然非常重要。但,如果离开了绘本创作的本质——阅读的快乐、阅读的体验、人文的内涵等等——只去追求中国味表面的东西,那这样的作品,就永远跳不出国人给自己划的框框。
好在,从90后的董亚楠身上,根本看不出这些桎梏。虚心向绘本大师学习,在充分汲取各种技巧、方法的基础上,遵从内心的召唤,把快乐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有了这些,自然就会有好的作品。
过去的2014年,曾好多次和绘本控好朋友们交流,当时的观点是:中国大陆原创绘本的希望在90后。现在看来,的确有一丝曙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