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08
http://s3/mw690/003WIbWigy6MGBfozSic2&690
国庆假期读完《月夜仙踪》,一本非常奇特的书:各种神话故事似乎很熟悉,又非常不一样。一时间想法很多,却理不出头绪。
7日在家吃过晚饭,驾车融入黄昏中,一路西行近200公里。夜色渐暗,穿梭于比平时多一倍的车流中,沪宁高速倒还顺畅,120码的车速,几乎自始至终巡航着。电台放了一首流行歌曲:中国菜。不赶时髦追流行,所以歌词一个字都没听明白。倒是歌名,给我灵感:中国菜!《月夜仙踪》不就是一盘菜吗?于是,在滚滚车流中,构思着这篇文章。
菜名:月夜仙踪
小姑娘敏俐寻访月老改变无果山荒芜的漫游故事。敏俐一路探险的奇幻经历,非常象《绿野仙踪》。怀揣着坚定的目的:改变家乡,敏俐踏上了寻找月老的旅程。一路前行,各种遭遇就是对故事主题一次又一次的丰富。金鱼、月老、虎县令、阎王爷的生死簿(命运簿)、祥龙、牛郎织女、石狮子、绿虎,所有这些东方文化中的素材,全部揉进了这道菜里面,从各个角度阐释作品的主题:感激。
原料:中国传统故事
鲤鱼跳龙门、牛郎织女、神笔马良、叶公好龙、过猴山、大阿福、王母娘娘做寿、龙井茶、吴刚砍树,上述故事,都是国人耳熟能详的,可到了《月夜仙踪》里面,却统统改变了模样。因为作者林佩思只看过翻译成英文的中国民间故事、传说故事、成语故事、神话和奇幻故事,更准确地说,是翻译成英文的、脱离了中文语言环境下的中国故事。她大胆地为我所用,烹饪出一道奇特的大餐。
烹饪方法:乱炖
上述各种原料,放在一个故事里面,很有点中国火锅的感觉:大杂脍。好在所有的故事都进行了再加工,削除了所有无关的情节,全部为小姑娘敏俐的探险经历服务。乱炖的技巧,虽然显得庞杂、无序了一点,倒也热闹得很。
调料:创意
难为作者动用了极大的心思,把月老、祥龙、虎县令、画师、阿福、绿虎这些角色对应的10多个神话故事,用一条隐藏的故事主线串联了起来。可以说,正是作者的创意,赋予各种角色不同于原有故事的、新的情节、新的内涵。
营养:感激
命运簿上撕下的那一页纸,是贯穿故事始终的重要道具。直到故事最后,才告诉读者纸上承载的秘密:感激。对自然的感激、对人的感激、对万物的感激。
无论是人还是神,如果心存贪念,不满足当下,就会产生种种的磨难。只有秉持儒道文化中的弱德之美,在约束和收敛中坚持对于理想的追求和品德的操守,常怀感情之情,人生才可能幸福圆满。
东方文化有着独特的魅力。纵观全书,充满了中国风,无论是人、物、情节,还是思想。风筝、砚台、龙珠,比比皆是是的中国道具。书中包含了无为的思想、得失的观念。大阿福天然地问:“我们为什么要改变命运?”郡王赠予命运簿中撕下的纸头时说:“我们一直紧抓着这张纸,担心失去它。但假如我选择放手,也没什么损失”。
东方文化的养分成为华裔作家创作的灵感源泉,在图画书领域里同样可圈可点。比如杨志成(Ed
Yong)以中国民间故事创作而成的《狼婆婆》,以印度传说创作而成的《七只瞎老鼠》。1968年凯迪克银奖、杨志成和珍·秀能合作的《皇帝和风筝》,风筝,当然就是东方的元素。除了华裔作家外,西方作家也实施了拿来主义:龟,是长寿、智慧的象征,所以被引入了道格拉斯·伍德的作品《老龟》、《老龟和破碎的真理》;禅、熊猫这样的中国风,被写入了琼·穆特的《禅的故事》;1938年第一届凯迪克金奖《美丽的新年》,更是西方人眼中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真实写照,书名是”Mei
Li”,封面上还有豆大的中国字《美丽的新年》。
回到《月夜仙踪》的作者林珮思,典型的香蕉人:中国人的脸、美式的文化和思维。能否把《月夜仙踪》这样的书——东方文化的素材、西方的叙事方式和普遍价值——称为“香蕉书”呢?
此类“香蕉书”的出现,正是人类文明交流、借鉴、融合发展的真实写照。在不同文明的互动进程中,儿童文学有一席之地。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刚从紫金山顶看完月全食“红月亮”下来。举头望明月、天涯共此时。孩子们需要更多优秀的文学明月照清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