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虚构的故事,真实的情感——读《最美的黄玫瑰》有感

(2014-07-12 10:51:50)
标签:

绘本

教育

育儿

http://s5/mw690/003WIbWigy6KnQtN33S84&690

 

多多爸爸20140712

 

    昨晚,装着随意的样子,把《最美的黄玫瑰》放在床上。周五,是固定的玩电脑游戏的时间。多多按照约定,一个人在电脑和IPAD上面玩了半个小时的游戏。临到睡觉的时候,看着这本书的封面,多多忍不住耍赖:爸爸,再增加一个短一点的故事吧,讲完就睡觉。

    正中下怀!于是,一个优美的故事成为父子两人睡前的享受。

 

带着美丽的故事去旅行

 

    小男孩奥斯卡用仅有的一枚硬币买了一朵黄玫瑰,作为送给妈妈的生日礼物。可是,在穿越维也纳老城回家的路上,一路遇到了一个又一个奇怪的人,交换着一个又一个礼物。

 

    画家要去了黄玫瑰,画进了肖像画。作为交换,给了一只画笔。

    指挥家要去了画笔,充当救场用的指挥棒。作为交换,给了一张乐谱。

    文学家要去了乐谱,为刚刚写好的歌词的配曲。作为交换,给了一本书。

    公主的卫队抢走了书,垫在车轮下,使马车脱离泥潭。作为交换,公主给了一盒紫罗兰蜜饯。

    路上遇到哭泣的小女孩,因为画家爽约,没有及时完成小女孩的肖像画,小女孩就没有为她的妈妈准备好生日礼物。

    奥斯卡善良地把紫罗兰蜜饯送给了小女孩,而他自己,反而两手空空往家走。

    小女孩追上来,把自己的黄玫瑰送给了奥斯卡。奥斯卡的心情,一下子从沮丧变成了狂喜。

 

    作者巧妙地把奥地利有名的历史人物嵌入了作品中。画家的原型是古斯塔夫·克里姆特,指挥家的原型是小约翰·施特劳斯,作家的原型是费利克斯·萨尔腾,皇后的原型是茜茜公主,小女孩的原型是克里姆特肖像画中的原型。

 

    这些人物,时间跨度在19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他们共同的交集在19世纪最后20多年间。显然,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借由这么多著名人物,展示着维也纳悠久的文化。

 

    画家巧妙地把维也纳的著名场景融入了画中。从导读手册中,详尽地介绍了市政厅、格林本大街、圣彼得教堂、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美景宫、国家歌剧院、音乐家之墓、国家图书馆、摩天轮、卡尔教堂、感恩教堂、斯蒂芬教堂、多瑙河畔风景、利比鲍尔餐厅。这些场景,是100年前维也纳的地理标识,同样也是100年后的标识。

 

    暑假期间,很多妈妈会带着孩子外出旅行。如果有人去维也纳,一定要带着这本书,上述的场景,每到一处,就对照着这本书中的插画。或者说,看这本书,就能看到100年前的维也纳,就能和维也纳著名的历史人物进行对话。

 

爱的语言在于准确表述

 

    黄玫瑰、画笔、乐谱、书、紫罗兰蜜饯、黄玫瑰。五次交换,从最终结果看,礼物没有任何改变。改变的,是心情:因为奥斯卡的大方、善良,五个人都获得了自己需要的礼物。最终,奥斯卡一定更加快乐,因为,他帮助了很多人。

 

    由此,想到了最近刚刚看完的一本书——《爱的五种语言》。花了一个月,利用坐地铁、陪兴趣班等各种碎片时间,断断续续才啃完的一本小书。小男孩奥斯卡的无私行为,至少对应了其中的三种爱的语言:肯定的语言、礼物、服务。

 

肯定的语言:

    画家要用画笔交换黄玫瑰,奥斯卡犹豫了一小会儿后,“大声”地说:“可以!我能给妈妈画一幅画,那也会是一份最美的礼物!”如此表达,是对画家交换礼物的最大的肯定:你的画笔我喜欢,你的画笔很有用!

    茜茜公主送了一盒紫罗兰蜜饯,奥斯卡回答说:“谢谢您,陛下!这精致美味的糖果正是给妈妈的最美的礼物!”以“最美的礼物”来描述皇后的馈赠,这种肯定,是非常及时、恰当的。

    书中多次用黑粗的字体标示“最美的礼物!”,也就是说:每一次交换,奥斯卡都给与对方肯定的语言。

    在亲子教育过程中,相互之间合适的肯定,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孩子,会带来自信心,对于父母,会有更加快乐的心情。

 

礼物:

    礼物的意义不在于价格,而在于价值、在于意义。

    选择黄玫瑰,是因为家里的壁纸是玫瑰图案。这一点,细心的多多从最后一页插图上看了出来并告诉我。

    交换画笔,是因为可以为妈妈画一幅画。

    交换乐谱,是因为妈妈喜欢音乐。

    交换书,是因为妈妈特别喜欢书。

    交换紫罗兰蜜饯,是因为精致美味。

    可以说,每一次交换,奥斯卡都会先思考一下:“犹豫、否定、着急、伤心”,然后,就是从新的礼物中寻找到特殊的意义。而且,奥斯卡坚信,新的礼物,妈妈同样会喜欢。因为奥斯卡已经为新礼物找到了新的意义:关于献给妈妈爱的礼物的意义。

    换一个角度讲:无论是什么礼物,只要把自己的心意放进去,就总是能够找到馈赠者与受赠者之间心灵的通道。因为关心,因为包容、因为爱。

    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在赠送孩子礼物过程中,应该更多考虑礼物的精神价值、让孩子通过接受礼物来获得更多的愉悦。同样的道理,面对孩子为我们画的一幅画、做的一个小手工,作为成年人,如何用肯定的语言,给与孩子更多愉悦的反馈。

 

服务的行动:

    人与人之间,总存在着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给与和接受之间,是否一一对应,决定着两个人的感情,是增长一分,还是减少一分。

    当奥斯卡遇到伤心的小女孩,他先是“紧紧握着手中的那盒蜜饯”,然后“慢慢地松开手指”。他浑然忘了需要交换礼物。这是典型的服务:为喜欢的人提供恰当的服务,而且,毫不犹豫。

    为人父母,我们几乎每天都在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有些服务,孩子未必领情,比如喂饭、做各种练习。有些服务,是孩子需要,而大人非常吝啬的,比如:看电视、玩游戏。让合拍的服务多一些,让不合拍的服务少一些。如果家长将将好提供的服务,正好是孩子将将好喜欢的,这种感觉一定非常美妙。

 

    奥斯卡忍住眼泪、空手回家的时候,小女孩追上来,“递给了他那朵最美的黄玫瑰”。

    多多告诉我:这朵玫瑰,正是奥斯卡最初送给画家的那朵玫瑰。对于孩子,能看到这一层,已经很不容易了。

    但,作为父亲,我必须要问自己一句话:这朵玫瑰,还是原来的那朵玫瑰吗?

    最初的玫瑰,只有奥斯卡对妈妈的爱。可现在呢?玫瑰身上,至少叠加了奥斯卡对于画家的无私、画家给与女孩的帮助、女孩对于奥斯卡的友谊。最美的黄玫瑰身上,附加了无数好人的无尽的爱(Endless Love)。

    这朵黄玫瑰,对于奥斯卡,是经历了五次交换以后的轮回。一次次的施与,一次次的接受,让爱进行接力,让情感洒满人间。

 

 

 

 

    看这本书,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五月份做绘本故事会时候精读过的《妈妈的礼物》。相似的叙事结构,不同的表达方式。就连画风都很相似。

    两本书,都充满了无数的细节。怎么能够吸引孩子喜欢一本书,一读再读一本书?感人的情节、优美的画面、恰当的悬念、适合的题材,这些都很重要。对于象多多这样读书无数的男孩子而言,寻找细节,是增强阅读绘本的快乐的重要途径。

 

    多多先后看出了以下的细节:

    封面上橱窗的不同、花店门口的外摆与众不同、奥斯卡的鼻子为什么很长(画风)、无处不在的狗及相应的冲突、拿着小提琴的音乐家在各处出现、指挥家在各处出现、摩天轮和教堂、多瑙河在不同地方的样子、哭泣的和微笑的月亮、前后环衬的不一致、黄玫瑰是同一朵吗、奥斯卡家里的玫瑰墙纸。

 

    这些细节,看似无意识地散布在各个角落,其实,是插图作家和文字作家及其精准的配合:更好地展示故事,全面地介绍城市。

 

    看完这本书,很有一种冲动:带着《最美的黄玫瑰》,去看一看音乐之都维也纳。

    也有一种思考:什么是孩子最需要的?什么是人与人之间最需要的?

 

    想来想去,这,就是优质童书带给成年人最强烈的冲击点吧:思考的空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