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全国科普日
全国科普日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88
  • 关注人气: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医院电梯,门都是往一侧开启呢?

(2016-10-26 10:48:05)
标签:

杂谈

​不知道大家是否留意过,医院里的电梯,门都是往一侧开启的,而不是我们常见的双向同时开启,是不是很奇怪!那么医院的电梯门为什么是单向开启呢?医院的时间应该很紧张才对,电梯门往一侧开启会比较慢,会耽误一定的时间吧?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答疑解惑。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icZklJrRfHgC8iaibYvXvjibqLKFEBuBg7B4tXwCGNWRRibF0E5KVlwghQ8cN75tpTdVYpHJp9axtrIACukUCJIicMd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电梯(专业叫法是“升降机”)的门,根据开启方向,分为单开(也叫旁开,向一侧开启)和双开(也叫对开,门同时向两侧开启);根据开启时门的折叠情况,又有中分(两扇门各开各的)或双折(一扇门边打开边折叠)的区别。

普通的住宅楼、商用楼的客梯,往往用的是中分 双开的模式。而货梯和医院的电梯,则普遍使用了双折 单开的模式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icZklJrRfHgC8iaibYvXvjibqLKFEBuBg7B48VsQUK8Nd9JW8tHvuqdpPj8yUoibIsbT99dVmKFFemED7JaEuRkibYv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为什么呢?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


因为医院的电梯,要尽量往大了修啊


那为什么电梯大了,门就要往一边开、还折叠呢?主要原因有:

首先,是电梯井的占地面积问题。普通的客梯,开门宽度900、1100就足够。而医院运送病床的电梯和运输货物的货梯,承重要高的多,开门宽度达到1500、1800都是常事。双开门,要求在电梯本身的宽度之外,电梯井里要再预留左右各半个轿厢的宽度,以便门开启。如果开门是900,就需要左右再留各450、总共900的空间。如果医院用1800的电梯,就要预留1800 900 900的空间,无形中浪费了1800空间。而单开门 双折,只需要在一侧留轿厢一半的宽度就够。

在电梯井面积已经规划好的情况下,旁开门比中分门可以“撑出”更大的开门距来,方便病床进出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icZklJrRfHgC8iaibYvXvjibqLKFEBuBg7B435gNbfVgrUJkVaRcr0GMWsticVHZHMt3zTZt2ecvtScYDEDCWuFh9z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左边是客梯常用的中分门,右边是货梯常用的侧开门(旁开门)大家可以看一下井道中的预留空间。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icZklJrRfHgC8iaibYvXvjibqLKFEBuBg7B4XmZ7YEPBzTmOqCEfDF4yTcqd8c4sPCcdsTnkJ63QEnnkCAT0hLUUs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图上左方电梯就是对开 双折的门,门往两边开,同时两边还各自折叠。这就属于“对开门距较大”的电梯了。可以想象下对开 三折是什么景象。

其次,还是占地问题,但是与电梯的配重位置有关。医用病床电梯的机械曳引平衡装置是侧对重,也就是配重在电梯轿厢的侧面,轿厢在井道空间一侧有对重,这样开门可以节省井道空间,又可以增加门宽度方便进出车辆。同样,货梯常用侧开门也是这样的。对于常用的商用电梯,曳引平衡装置是后对重,井道两侧空间小,中分开门设计比较合理。

我们再看一下这张图,左右不但开门方式不同,配重所在的位置也不同。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icZklJrRfHgC8iaibYvXvjibqLKFEBuBg7B4IOmv3mcsFK6vicx2ibk9PKLVSo4VKJRuOp0HpD0ub3DRe89lDdXe7bf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大家下次去医院(或者坐货梯),不妨留心下电梯门的构造~ 要知道救死扶伤的道义不仅仅是白衣天使们在肩负,医院里的一砖一瓦背后都凝结着治病救人的心血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