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宗昌诗集和评析

(2013-11-19 08:56:29)
标签:

文化

近日,在别处看到山东大军阀张宗昌的诗,一大推粗语秽言,但,细细看来,又不得不佩服这位粗鄙将军“诗王”,的确具备诗人所需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真情感。其中一些作品也不乏体现出一种义愤填膺的仇敌忧民之情,和嫉恶如仇的正义感,比那些在乱世之中还在吟咏风花雪月的酸儒之作更有现实主义情怀,现转录几首,以添娱兴!
【警告:看后不许笑!否则!哼!奶奶的,枪毙你!!!】

http://bbs.zdic.net/static/image/smiley/default/hanxiao.gif :lol 
一代“诗王”张宗昌诗集

(作者:张宗昌)

《游泰山》 
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 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

《笑刘邦》
听说项羽力拔山,吓得刘邦就要窜。不是俺家小张良,奶奶早已回沛县。
注:奶奶应读作奶奶的,以骂人的话入诗,真是狗肉将军本色。

《俺也写个大风的歌》
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大明湖》
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达。
【赏析1】“大明湖,明湖大”虽无动词,却动感十足,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有荷花”却笔锋一转,由大转小,将读者引入了大湖满堂红的遐想空间。就在读者闭目掩卷满鼻荷花香时,诗人却化静为动,以鲜活的生命力——蛤蟆之动,对比荷花之静,以静写动,以动写静,则动静剧增十倍。
【赏析2】“一戳”反映了诗人的童心,全诗从“无人之境”划入“有我之境”,诗人以己入画,与大明湖美景浑然天成,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一戳”二字还显示出了诗人不甘只欣赏美景,而要创造美景的入世精神。故此诗乍看是表达了诗人“出世”情怀,但细嚼之下,却字里行间暗示了诗人的“创世”情结
【赏析3】真正的诗人,既豪放,又婉约。辛稼轩苏东坡之流皆如此。诗人除了名句“若将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这样睥睨天下之霸气外,亦粗中有细,懂得欣赏美景。此诗虽言景小令,但可贵的是,诗人描写蛤蟆只限于“一蹦达”,而没有刻意地刻画蟾鸣之音,更隐含了“多做事、少说话”的实干精神

《天上闪电》
忽见天上一火链,好象玉皇要抽烟。如果玉皇不抽烟,为何又是一火链。

《游蓬莱阁》
好个蓬莱阁,他妈真不错。神仙能到的,俺也坐一坐。靠窗摆下酒,对海唱高歌。来来猜几拳,舅子怕喝多!

《游趵突泉》
趵突泉,泉趵突,三个眼子一般粗,三股水,光咕嘟,咕嘟咕嘟光咕嘟。
张宗昌有次在大明湖,随从为他讲了刘鹗、杜甫等对济南风光的评价,张宗昌没头没脑地问:“杜甫是谁?他会打炮么?”在趵突泉,有人向他诵读和讲解了一些诗联:“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张宗昌听不懂,不耐烦地说:“什么他娘的狗屁诗!老子一句也听不懂!看俺张大帅做一首来。”于是,顺口胡诌道:“趵突泉,泉趵突,三股水,光咕嘟,咕嘟咕嘟光咕嘟!”随行人等听了,笑不敢笑,只好敷衍:“好,好,好。”

《无题》
要问女人有几何, 俺也不知多少个。昨天一孩喊俺爹,不知他娘是哪个?

《混蛋诗》
你叫我去这样干,他叫我去那样干。真是一群大混蛋,全都混你妈的蛋。

《求雨》
玉皇爷爷也姓张,为啥为难俺张宗昌?三天之内不下雨,先扒龙皇庙,再用大炮轰你娘。

《破冰歌》
看见地上一条缝,灌上凉水就上冻。如果不是冻化了,谁知这里有条缝。

《咏雪》
什么东西天上飞,东一堆来西一堆;莫非玉皇盖金殿,筛石灰呀筛石灰。

《雪日大便》
大雪纷纷下,老鸹啃树皮。风吹屁股冷,不如在屋里。

 

【原作】游泰山 

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
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


【网友翻译】 
遥远的泰山, 
展现出阴暗的身影; 
厚重的基础, 
支撑起浅薄的高层; 
假如某一天, 
有人将那乾坤颠倒; 
陈旧的传统, 
必将遭逢地裂山崩。


【本人点评】 这首诗以客观、精巧独树一帜,全诗“发乎情”而富含生活哲理。在平铺直白的叙事中,将复杂精深的内容隐含其中,颇见其理趣和表现技巧。首先,第一句“远看泰山黑糊糊”,一个“远”字,配合着接下来的“黑糊糊”,就创造了一种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的氛围,带给全诗以一种朦胧的美感。 在第二句中,诗人以其细腻的观察发现了泰山“上头细下头粗”这一被无数人忽略的现实,这是一种左拉式的自然主义的创作态度。诗人突破了传统文人在描写泰山时的俗套印象,转而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可谓“平淡中见绮丽,朴素中见警策”。接下来的两句是全诗的精华部分“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这一诗句精妙而又传神的说明了“事物之间具有相对性”这一哲理,是诗人多年人生经验在此情此景之下的集中阐发。相比之下,卞之琳的《断章》也不过如此。 就在二十年代现代诗依然流于直白抒情或者追求格律化的时候,张宗昌以一首闪耀着哲理光辉的《游泰山》站在了中国新诗现代化的前沿。其传达人生经验更胜于人的感情,颇具卞之琳的色彩;在日常生活的平凡事务中体现深刻哲理,又大有里尔克的风范。


2、【原作】大明湖 

大明湖 明湖大
大明湖里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
一戳一蹦达


【本人翻译】 
在广阔无垠,波光粼粼的湖面上 
无数荷花在肆意的绽放 
在碧叶红花之间 
几只青蛙 
在静静的栖息 
如果 
你用手 
去戳他们 
他们就会发生自然律动的跳跃


【本人点评】 这首诗深得英美意象派的精髓。整首诗由湖、荷花、蛤蟆几个意象构成,意象鲜明,短而有力,有如一幅静谧的夏日荷花图,充满了自然而又小清新的气息。 开篇先写湖,“大明湖,明湖大”——一个简单的“大”字,就传神的勾勒出了大明湖最突出的特点,刘鹗之《老残游记》对大明湖的长篇累牍的描写相形见绌。接下来,诗人又在“大”的湖面上填充了内容,“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古诗十九首《江南》里“鱼戏莲叶中”的画面,荷花、蛤蟆与湖的意象的迭加,为本诗增添了一丝古典韵味。接下来“一戳一蹦达 ”,句子新鲜,来得有力量,有自然,充满着童真童趣。 蛤蟆的蹦达与前文的“湖”和“荷花”动静相衬,强化了小清新气息的延伸。此外,蛤蟆的“蹦达”是一种自然的律动,也是对大宇宙生命律动的具体呈现,充分体现了我国古典诗学中“天人合一”的文学观。这一意象也被后来的诗人所广泛使用,例如九叶派诗人陈敬容在诗歌《雨后》的结尾处写到“当一只青蛙在草丛间跳跃/我仿佛看见大地眨着眼睛”


3、【原诗】游蓬莱阁


好个蓬莱阁,他妈真不错。
神仙能到的,俺也坐一坐。
靠窗摆下酒,对海唱高歌。
来来猜几拳,舅子怕喝多!

 

【翻译】 这是诗人为数不多的五言律诗,为避免破坏诗歌的音乐美,就不做翻译了。请诸位读者自行体味诗中韵味。 【本人点评】 这首诗是诗人的神来之笔。诗人以奔放的气势贯穿全诗,纵横恣肆,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所谓“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正是如此。 在首联中,诗人点明了全诗的主题,以纯朴而又奔放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对蓬莱阁这一名胜古迹的热爱之情。本句中“他妈”一词的使用尤为精彩,这是对清末梁启超“诗界**”中“不避俗字”传统的发扬。引民间俚语入诗,也是对于民间文学资源的运用和开掘,我国有着长达两千年的从民间文学获取资源的传统,《诗经》正是这样一部“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伟大文学著作。张宗昌此处以“他妈”入诗,丰富了五四以来新文学的资源。 在颔联中,诗人展现了一种“与天斗其乐无穷”的浪漫主义情怀,表示“神仙能到的,俺也坐一坐。”,充分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牛鬼蛇神的蔑视,体现出诗人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在颈联中,这种浪漫主义情怀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 “靠窗摆下酒,对海唱高歌。”,面对蓬莱阁此情此景,诗人“ 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在酣宴吟咏中,创制出了这首不朽诗篇。李太白”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正是这种情怀的体现。 尾联”来来猜几拳,舅子怕喝多!“升华全诗的主题,一个浪漫主义诗人的形象跃然纸上,每一位读者从中都能充分感受到诗人豪逸奔放的情怀。 在中国近代上千个大小军阀中,张宗昌要算名声最差的一位,文化程度最低,没上过一天学,人称“三不知将军”: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枪,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姨太太。 所谓的“不知”,实际上讲他这三样东西特别多。第一个“不知”,前面讲过,投奔他的土匪流寇太多,全凭投靠者自己报数,报一千增加一个团,报一万增加一个师,部队总是在扩军,确实没法统计得清。

 

第二个“不知”也是货真价实,张宗昌的统治,是天底下最不讲规矩的统治,各种捐税和摊派,几乎无日无之,搜刮之酷烈,无人能及,而且没有其他军阀或多或少都要顾及的乡土情谊,对自己的家乡也一样下黑手。 过去相声界讽刺韩复榘的事情,实际上都是张宗昌的原型。除了搜刮以外,张宗昌还有一大宗来钱的路,就是公开地走私、贩毒,其实这种事每个军阀都要沾,但都没有他张宗昌干得这样肆无忌惮。第三个“不知”自然也不是人家冤枉他。张宗昌随身“携带”的老婆就很多,据说是“八国联军”,有好几个国家的。此公走到哪里都乐意将他的姨太太队伍带着,甚至出入外国使馆也不例外,一队马弁和一队姨太太,这是上过外国报纸的。除此以外,他老先生走到哪里都要逛窑子,看上哪个窑姐就带出去给他做老婆,租间房子塞进窑姐,外面挂上“张公馆”的牌子,再派上个卫兵,他张宗昌就算又多了一位姨太太。不过,几天以后,这个姨太太就被忘记了,卫兵开溜,姨太太再做冯妇,重操旧业。此地的闲汉再逛窑子,总会叫:走,跟张宗昌老婆睡觉去!这话传到张宗昌的耳朵里,他也就一笑置之。 张宗昌虽说混,但能在那个竞争激烈的时代里崭露头角,却也不是没有他的过人之处。 头一条,有点歪心计。张宗昌治军是一笔糊涂账,士兵既无训练,也无纪律可言,但他看准了那个年月中国军人都被洋人打怕了,看到高个子蓝眼睛的白人兵就打哆嗦。所以,趁俄国**,东北充斥了流亡的白俄之际,他收编了一万多白俄兵,每仗都令这些白俄打前锋,其他军阀的士兵,碰上这些丧家的洋鬼子也照样脚软。所以张宗昌就总是赢,从东北一直打回自己的老家山东。其次是有点急智,当年在张作霖手下混事的时候,张作霖委托洋学堂出身的郭松龄整肃军队,郭早就想拿张宗昌开刀,一次视察张宗昌的部队,两下一碰,话说岔了,郭张口便骂,操娘声不绝于口。谁知张宗昌接口道:你操俺娘,你就是俺爹了!随即给郭松龄跪了下来,害得比张宗昌年轻好多岁的郭松龄红了脸,整肃也就不了了之了。显然,这种急智,还得配上过人的厚脸皮才行。 张宗昌基本没上过学,却整天喜欢舞文弄墨,写点小诗啥的。张宗昌觉得自己既然身为孔圣人的父母官,不带点斯文,枉来山东一趟。于是,现场拜师学艺。一番苦练之后,那张宗昌功力大进,不久便出版一本诗集,分送诸友同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