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小青蛙》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2018-03-19 22:47:25)


教材解析   

这是一首儿歌形式的字族文识字,读起来节奏明快,音韵和谐。儿歌讲述了青蛙的外形和本领,号召大家要爱护小青蛙。课文中的“清、情、请、晴、睛”都是由共同的母体字“青”作声旁的形声字,充分展示了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构字规律,同时体现了汉字的趣味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课文将字族文识字寓于儿歌之中,通过读文识字,能有效避免学习形声字的枯燥。将字与文融合在一起,不断巩固青字族中各字的音形义,既有利于读文识字,也有利于学生语言的发展。

学情分析

《小青蛙》这篇韵文,通过简短的语言告诉我们青蛙保护禾苗及我们应该保护青蛙。本课内容简单,易于理解,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整个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识字方法的探究,让学生在充满童趣、民主和谐的课堂中经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学会学习,培养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认识“清、晴”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眼、睛”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懂得生活中要保护青蛙,增强保护动物意识。

3、了解“青”字的汉字的特点,体会形声字的一般规律,培养独立识字能力。

教学重点

认字,了解“青”字的造字的规律,

教学难点

通过偏旁理解“青”字族汉字的字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歌曲《快乐小青蛙》,激趣导入

师:你听出歌中描写的是谁吗?

小青蛙还给我们带来一首好听的儿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识字3《小青蛙》

设计意图:拉近了学生与小青蛙的距离,既让学生感到新奇,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也为整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纠正读错的字音。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仔细听,听准你圈画的生字的读音。

2.导学:多有趣呀!我们要想美美的把课文读下来,必须先和字宝宝交个朋友。

生:圈出文中生字,并多读几遍

三、挑战过关。(认读生字)

第一关:读读带拼音的词语。

第二关:擦掉拼音认读。

第三关:离开词语,单独识记。

开火车读,看看哪组最棒。

设计意图:由简单到复杂,有过度的学习生字。通过开火车检测学生识记情况。

四、围绕“青”字,介绍“青”字族。

引导:课题中的“青”字,能和许多偏旁交朋友组成新字,这些字就组成了“青”族大家庭。我们认识了这些字,那你知道他们的意思吗?让我们一起看图片来了解。  

(1)指生领读生字。

(2)先引导学生小组内观察;

(3)汇报交流:

出示“清”

导学:猜猜它们是什么意思。我们把它们放回课文里读一读,再看看图,好吗?

预设:“清”,清水的“清”。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导学:带“三点水旁”的字表示与水有关,谁还能说出带“三点水旁”的字。

学生组词,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

读句子

依次学习“请 晴”

师小结:这些字不但读音像,而且长得像,但它们的意思却不同,为什么呢? 生:偏旁不同。 师:像这样的字我们把它们叫作形声字。如“睛”,我们把“青”叫作声旁,帮我们记住读音;“目”我们把它叫作形旁,它帮我们辨字义。 (出示小儿歌:形声字,好识记,音形义,有联系。声旁帮着辨字音,形旁帮着辨字义。)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此环节老师对生字的教学非常扎实。在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等方面花了很多时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并使学生能够采用多种方法(结合图文、语言环境)主动识字。

五、有感情地朗读儿歌(男女生对读,师生承接读)

设计意图:达到熟读成诵,进一步巩固识字

六、总结延伸

1.同学们,学了这首儿歌,你们喜欢小青蛙吗?为什么?你们以后会怎么做呢?(交流怎样保护小青蛙)

2.总结:对呀,青蛙是捉害虫的小能手,更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一起保护小青蛙,好吗?回家把这首儿歌背给你们喜欢的人听,让他们和我们一起保护小青蛙吧!

设计意图: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在学生识字学文之后问“你们喜欢小青蛙吗?为什么?你们以后会怎么做呢?”这几个问题,让学生更加明晰“青蛙是益虫,我们应该保护它”。而“把这首儿歌背给你们喜欢的人听”既巩固了儿歌的学习,又将保护青蛙的思想传递给更多的人,可谓“一举多得”。

七、布置作业

 教材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3.小青蛙

 

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