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沈从文的“出让书”

(2023-12-29 11:59:33)
标签:

历史

文化

随笔

                               

作者 刘植才

本文发表于2023年12月29日《中老年时报》岁月版

几年在“网络”上发现一幅照片,拍摄的是沈从文于195211出具一纸“出让书”内容为出让给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古瓷瓶三十铁瓶漆器一件价叁拾叁萬圆整(旧人民币,折合新币33元落款为沈从文名及一方篆书图

将照片放大后发现,“出让书”是写在一小块儿看似信手拈来的,这是合乎沈从文惜纸如金的理念的。他在军队做司书时就常用抄写公文余下的纸头儿练习书法和绘画,成为作家、学者后依然习惯于把思考、发现的东西随手记在一些废旧纸片上。“出让书”上那结构清晰、线条流畅的行楷字体,亦与沈从文的书风相符。而这批古董的经手验收人,正是时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的郑可与院长张仃;粘贴在单据上的印花税票,则是那个年代税收制度的真实写照。结合沈从文的人生经历推断,这“出让书”应当是一件真品,而且承载了许多重要信息。

上世纪20至40年代,沈从文以一位作家著称于世。他那些描写湘西风情和旧时军旅生活的小说和散文深受读者喜爱,在国外也享有很高的声誉。此外,他还在中国公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和北京大学担任过教职,并从事过多种报刊的编辑工作。40年代末,面对天翻地覆的时局,沈从文一度陷入迷茫。然而,1948年底,当南京政府派人空降到被解放军围城的北平“抢运”学者、教授,并要沈从文携眷属“南渡”时,他毅然选择了留下。与此同时,其学术活动的领域也开始发生变化。

就在这一年,沈从文为博物馆专修科的学生讲《陶瓷史》课程,并着手《中国陶瓷史》和《漆器工艺问题》等书稿的写作。应当视为他职业转换的“前奏”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同年8月,经郑振铎介绍,沈从文离开北京大学,到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在这里,他从书写陈列品标签和清点库存文物等工作做起,专心“躬耕”于工艺美术史学领域,陆续发表《明代织锦问题》《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扇子史话》等论著,成为这一领域的著名专家。

沈从文在年过半百之后成功地实现了社会角色的转换被学术界喻为一个丽的转身而这张“出让书”,正产生于他职业转换的“节点”上。

据我了解,此前沈从文不仅常把“淘”来的古董送给朋友,还在调离北大之前,把自己收藏的一批古董和图书捐赠给了校博物馆。他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从事文物收购工作期间,当遇到不符合博物馆收藏标准却又具有学术价值的文物时,也常常自己出钱买下来,日后捐赠给需要的单位。如此看来,沈从文此次采取有偿方式出让这批文物就显得有些异乎寻常。

仔细研究《沈从文年谱 》等文献后发现,这可能与他在当时的工资制度改革中被定为副研究员级别,收入有所减少;又因迁出北大的教工宿舍而增加了房租开销,一时囊中羞涩有关。

1953年,沈从文搬入中国历史博物馆提供的宿舍后不久,受聘兼任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外国留学生的导师,并讲授中国染织美术史课程。他不仅把自费从古董店里购买的织锦作为教学标本无偿送给该校,而且对兼职报酬力辞不受。这才是沈从文为人处世的本色。

    

 

        沈从文的“出让书”

                                                                   照片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