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十八年之后才明白

(2018-09-30 16:46:07)
标签:

文化

随笔

      
http://s9/small/003WwP50zy7o29PAxFC08&690
作者:刘植才
刊载于2018年9月30日《中老年时报》副刊

大约是在1971年,国内上映过一部反特题材的朝鲜电影《看不见的战线》,影片中有一个敌特接头联络的场景。电影画面上,潜伏特务“老狐狸”手中拿着一本书来到美国派遣间谍下榻的旅馆。二人见面后开始对暗号:“你拿的什么书?”“歌曲集。”“是什么歌曲?”“阿丽拉”……。结果,暗号对上了,两个特务接上了头。

不知为什么,当时,这个场景引起了很多观众的兴趣,特别是一些青少年,看了电影之后,纷纷模仿两个特务的这一段对白。那时正上初中的我和我的同学们当然也不例外。事情还不止如此,一向喜欢刨根问底的我,对“阿丽拉”这个词的含义发生了兴趣,但却百思不得其解。就此与同学讨论过,也没有结果。后来我查过俄、日、英等外语词典,仍然没有弄清“阿丽拉”是什么意思。多少年来,每当我见到一本歌曲集时,电影中的这一场景和对白总会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并且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我对“阿丽拉”的困惑。近年来,这种情况出现得愈加频繁,其原因在于,我在大街上时常会看到一些以“接头暗号”为招牌的店面。

这件事情如果说出去,可能会令人觉得我这个人有点“怪”。其实,我自己又何尝不这么认为呢?好在这件事情终于有了答案。

不久前,一位好友从韩国归来,给我这个不会吸烟的人带来一条香烟,让我招待客人用。送走朋友之后,我仔细端详着这条烟,想知道它是什么牌子的,却发现外包装上一个汉字都没有。无奈之中,我只得尝试着拼读包装盒正中最醒目那一行韩文。结果发现其读音为“a-li-lang(用拉丁字母转写)即“阿里郎”。但是,由于对这种文字比较陌生,开始时我把其中第三个音节末尾的辅音“ng”忽略了,于是把这个词拼成了“a-li-la”。这时,我马上意识到,当年那部朝鲜影片《看不见的战线》的译制者或配音演员可能出现了类似的疏漏,影片中的特务接头暗号“阿丽拉”应当就是著名的朝鲜族民歌《阿里郎》!我的判断在“重温这部影片时得到了证实。

    这真的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啊。而更令人感慨的是,这么一个小问题,我居然在三十八年之后才弄明白! 
刊载于2018年9月30日《中老年时报》副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