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闲书的感受

(2016-03-28 23:09:24)
标签:

文化随笔

http://s11/bmiddle/003WwP50ty70ty0eBgm1a&690

刘植才

                                      本文已发表于2016年10月11日《今晚报》副刊(第16版)   

 我自幼养成了爱看闲书的习惯。所谓“闲书”,泛指那些与谋生养家无关、于经邦济世无补的书籍。看闲书的动因开始时大致是由于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久而久之,竟形成习惯,每日闲书在手,“不可一日无君”。居家之时常常持卷在手,出门旅行之前先估算行程长短,备好闲书。枕上、厕上、舟车之上总是离不开闲书,饭后一杯清茶、一卷闲书,更是令我惬意。

    俗话说,开卷有益,即便看闲书也是如此,不仅能获得知识,而且可修身养性。当然,从闲书中获取的知识可能是“碎片式”的,不成系统;而且往往比较肤浅,不够深刻;还有些像道听途说,得到的东西可能经不住推敲。但是,闲书看得多了,兴趣集中于某个方面,获得的知识也可渐成体系,并且由浅入深,不再满足于道听途说,开始深入地思考、甚至研究。此时可谓渐入佳境,得读书之真乐趣。

    读书多了,其来源是个问题。一般而言,传统的来源无非是借与买,近年来又可从互联网上下载。在我年少时所处的那个特殊时代,市场上售卖的书籍中闲书本来就不多,加之囊中羞涩,读书主要靠借。借书阅读欲求长久,其诀窍如同借钱:“好借好还,再借不难”。一是小心阅读,不可污损,切勿丢失,确保完璧归赵,这就像借钱如期还本;二是对借来的书籍应“视如己出”,格外爱惜,于阅读之前宜先包个书衣,对原损坏之处则应加以修补,这又如同借钱加付利息;最重要的还是读书要有长进,否则就对不起书籍主人的慷慨和善意。后来,条件改善,我所看闲书的来源主要靠买,而且主要购自那种专售文史类书籍、可以打折的民营“实体”书店。在此类书店买不到的书,间或“网购”。在我担任学校图书馆副馆长期间照样经常买书,有些同事对此大为不解。其实这与我成年后的阅读习惯有关,一本书到手通常是先浏览,后选读,闲下来再通读、精读;还经常用铅笔改错字、标疑点、写批注。这样一种读法,借书看自然十分不便。这也是我至今不愿在网络上下载“书籍”阅读的主要原因。

    持久购书,乐此不疲,所耗可谓不菲。但对我来说这却不成问题。一是对我购买闲书,家人大力支持,因为她们也有同好。二是在购书的节奏与数量方面,我能有所节制,通常是两周左右逛一次书店,每次购书数量、金额虽无定数,但本着“以文养文”的原则,一个时期内购书所费大致不超过稿酬所得。经验表明,这样做既能满足阅读需要,又不至于造成书籍积压、闲置。有时书买得多了,一时又读不过来,虽无他人责备,但因觉得毕竟买的都是闲书,不免有点自责。可转念一想,一本书的码洋还赶不上一盒烟钱,打折后就更加便宜,权当自己添了吸烟的嗜好,买了几盒烟吧。于是很快释然。

    其实,我看闲书正如同一些朋友吸烟,已经成为了一种嗜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