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度夏游
(2025-08-12 10:04:30)
标签:
纪实 |
分类: 游记 |
【一】 腾冲国殇墓园缅怀
“历史的眼睛永远睁着”是腾冲国殇墓园入口处巨石上的题词。
让我们看见了四十年代初,
曰冠铁蹄踏断滇缅公路的血脉,
士兵的行囊
已无隔夜粮,
更缺枪炮子弹的
薪火相传。
大地悲咽,
抗战到了民族危亡。
“历史的眼睛永远睁着”
让我们看见了,
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
和同仇敌忾的呐喊!
在为期67天的
炮与火 血与肉的
滇西战略大反攻中:
有“赤子之心 引路山河”的童子军,
在墓园东侧的“义童碑”
上,
刻有姓名的217名童子军,
他们中最小的只有九岁,
枪托比他的身高
更早量出了大地的创伤,
“为娘报仇”是他们走向战场的信念和力量。
有“战地情侣”
在出征前夜的相约,
“光复回来 娶你”
成为众多女子一生的期盼:
漫漫长夜,
灯光昏黄,
抚物思人,
肝肠寸断。
清明的雨絲
如烟似雾,
浸洇着蹒跚而行
穿嫁衣老媪的衣衫,
将哀思尽染。
荷包上的鸳鸯仍暗红,
而承诺
早已成为墓碑的回响。
默默献上一束花,
心祝来世,
不再有战争,
花前月下,
再会情郎。
战争摧毁的不仅是生命,
还有爱情和梦想。
当你伫足在墓前,
你会感受到他们
对幸福的渴望。
“雷打树下”雕塑基座上
抗日名将寸性奇父亲的绝笔
“恨吾老矣,不能杀敌报国,今殉子而死,愧对苍天”
义薄云天,
是何等的悲壮。
国难高于血脉的选择,
正是中华民族
不屈精神的
千年流淌。
还有:
“最后火把”的雪夜送粮
“不朽日记本”盟军的记载
“哑巴抗议”
身残志坚,不甘为奴的倔强……
让我们看到了国难当头
腾冲人众志成城
挽臂膀
抗敌顽的刚强。
“历史的眼睛永远睁着”
让我们看见,
清晨
薄雾穿透松林
洒在墓碑上 ,
迎着熹微的阳光
泛着青铜色的光,
宛如三千壮士魂归来,
身虽死
国难忘。
来凤山上3346块墓碑
按建制
列阵排列,
凸现出
“不容寸土失 不惜万人死”
的大义凛然。
他们身份简单
人生短暂,
却在家国危难之时
挺起民族脊梁。
“历史的眼睛永远睁着”
让我们看见,
光复节的那一天,
墓园正式落成开放。
刚刚晴朗的天气,
忽然飘雨,
“天公垂泪”
不啻是大地的感应,
更是人心的遂想。
“弟兄们 咱们赢了 你们可以回家了”
身残老兵祭拜时的
泣血呼唤
应和着霹雳声响,
感动上苍。
“历史的眼睛永远睁着”
让我们看见,
国殇墓园中
警钟的铜锈里,
嵌印的旧痕伤疤。
而钟锤
始终悬在
未来的方向。
时刻提醒我们,
历史不能忘,
落后会挨打。
男儿当自强,
国家要强大。
愿
山河无恙,
人间皆安。
和平有保障。
当我伫立在忠烈祠前,
面对“河岳英灵”题词,
心中黙念,
来客非过往,
责任要担当。
愿尽绵薄力,
为大厦添砖加瓦。
记忆永恒,
民族精神传唱。
当我合上相机
突然明白,
那巨石上的眼睛
是中华民族
五千年来的历史回望。
前一篇:写给“古稀”的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