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备的素质及如何获取理想职业
(2025-09-18 08:57:26)
一、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第一,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要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事业心和责任感、艰苦奋斗精神和勇于担当精神。
第二,科学文化素质高。具有较渊博的知识贮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更新知识的能力及创造性才能。
第三,身体要好、心理素质要强。体魄健康、心理素质过硬。遇险不惊、遇事不慌。
第四,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适应各种恶劣环境的考验。
第五,强烈的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牢记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光荣传统。
总之,大学生要按照“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目标和行为准则进行自我塑造,将自己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二、大学生如何获取理想的职业
大学生获取理想的职业,除了自己成绩优异、拔尖之外,还需从多方面修炼自己,使自己迅速地完成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大学生走上职业理想之路,是指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通过参与各种高价值活动,如与指导老师一道完成某一科研课题,或通过调研、写出能引起高层领导重视的科研报告,或利用假期挂职锻炼、形成一定的影响力等,这些实践能力是社会组织选拔大学生时考量的核心要素。具体而言,按照社会需求打造自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己。
第一,要认知社会组织对人才的深层需求规律。社会组织作为大学生必然的职业归宿,是其创造价值和财富的主要平台。社会组织接纳大学生入行,为了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然会对大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行为能力进行严格的筛选,坚持优胜劣汰原则。因此,大学生必须必须尽早启动自我相应的科学素质筹备。
第二,大学生要具备高端能力体系。社会组织所设计的大学生的高端能力指标测评模型,虽有笔试和面试等环节,但社会组织还要考察学生在校期间的实际锻炼成果。大学生在证明自己能力的过程中,需要提供更多证据证明自己高端能力及优秀程度等级。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就不能够懒惰,就要想法设法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第三,有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大学生不能死读书,要不断尝试着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引用的能力。这是社会组织在选拔人才时十分重视的条件。为此,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多时间、多动手、多参与、多出成果。只有这样,自己才会比他人具有更多的竞争优势。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情况都是独特的,因此在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时,应该结合自身的兴趣、优势和价值观来进行选择。同时,具备了应对社会组织需要的种种优势,反过来可以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社会组织。有资格进行反选,自身条件必须硬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