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当年在部队就餐
(2025-09-10 07:54:00)
今年,是我离开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字350部队的第50个年头。6年的军旅生涯,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其中,在部队吃饭的几种形式,令我回味无穷。
第一种就餐方式,部队招待我家人吃饭。1969年2月24日,是我到达新兵集合点的第二天。在我即将乘上火车开赴部队驻地的那天中午,我的父母、弟妹来为我送行。湛江部队兵站请我们全家5口人吃了一顿免费的午餐。记得当天中午,吃的是大米饭,猪肉炖粉丝、白菜。在当年百姓生活还很困难的情况下,能吃上如此美味佳肴,真是幸福感满满。
第二种就餐方式,在旅途中的用餐。在1969.03.24——03.02的7天日子里,新兵们乘闷罐车(又名铁路棚车)从广东湛江直达河北保定。一个星期的乘车,顿顿吃饭都在沿途的兵站。伙食不错,新兵们都很满意。只是部队领队干部要求大家为节省时间,要加快用餐进度。因此,每次开饭都像是在抢食,有点吃相不雅。
第三种就餐方式,到达部队的第一餐饭食。延续了在沿途兵站饭食的生活质量,大家都很满意。
第四种就餐方式,到达驻地的第二餐,是一个晚餐。吃的是玉米面窝窝头,外加玉米糊糊(玉米粉煮成的稀饭)。菜肴是素炒白菜和咸菜疙瘩。广东新兵一点也吃不惯。咬了一口窝头,说不是人吃的食物。这餐饭造成了极大浪费(有人将窝头丢进装玉米糊糊的行军锅里,造成了玉米糊糊的大量外溢)。饭后开了现场批评会,责令浪费粮食的新兵回班做检讨。
第五种就餐方式,部队过春节会餐。部队过春节放假3天,伙食极大改善。尤其是年三十晚,食谱更是丰富。桌子上除了鸡鸭鱼肉等菜肴,还可少量饮点啤酒或红酒,每人还可以领一脸盆的花生、瓜子、糖果和苹果。饭后,连队干部便接替战士去站岗。
第六种就餐方式,部队日常就餐。在平日,部队生活比较艰苦。主因是部队驻守在黄土高坡,缺水,农副业生产难搞。养猪比较困难,致使部队的伙食改善成为了难题。
50年后的今天,随着党的强军思想的贯彻实施,听说部队的生活质量有了极大的改善。战士津贴费也不再是每月6、7、8元的低层次水平了。这是祖国的强大所带来的巨大变化。祝愿祖国越来越好,祝愿后辈解放军官兵更好地担负起保卫祖国的重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