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湖南人的文化精神特质
(2025-09-03 09:05:27)
对于湖南人的文化精神特质,有许多接触概括:革命领袖概括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也有人概括为概括为心怀天下、刻苦自励、经世致用、勤勉笃实、兼容并蓄、强悍刚烈、坚忍不拔等。这些概括无疑都是正确的。总体归纳起来,湖湘文化特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心忧天下、勇于献身的爱国情操;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务实作风;兼收并蓄、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勇于担当、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
长期与自然界斗争和社会斗争,包括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锻炼了湖湘各族民众,加之远离京华,环境闭塞,受儒家文化的束缚相对较少,于是,湖南人便形成了淳朴敦厚、坚韧不拔、刚正不阿、勇于任事、敢于担当、不怕牺牲、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经很。
曾国藩曾把奏折上的“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正是湖湘文化精神和湖南人性格特征的体现。这种自古以来形成的社会风气,代代相传,而它一旦与心忧天下的爱国主义情怀相结合,便谱写了古今多少湘人为国为民英勇献身的壮烈诗篇!
当然,如同任何失误都具有两重性一样,湖南一些人的性格特征也会表现出两重性。比如保守与激进往往并存,对认准的道理或信仰不会轻易改变,不随风倒,非常”霸蛮“和”固执“;然而一旦观点改变后,又会义无反顾,冲锋陷阵。勇往直前。
这种两重性在19世纪下半叶表现得最为典型。甲午战争之前,湖南人对洋务运动存在两个极端观点;少数有觉悟的知识分子走在全国改革的前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意思是学习西方的长处,用来对付他们)。而大部分人反对兴办洋务、抵制外来文化,湖南的保守派在全国是出了名的。但在甲午战争之后,许多人认识到要救中国就非变革不可,于是湖南出现了全国最激进的轰轰烈烈的维新运动。
尤其在国家危难时不屈不挠,许多湖南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但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有人表现出过于固执、强悍刚烈、好胜斗狠,不能互相谦让,甚至不服气、互不买账、不能容人,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引发冲突,这种性格若不把控,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但总体看来,湖南人的那种心忧天下、勇于献身的爱国情操;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务实作风;兼收并蓄、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勇于担当、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又是湖湘精神的主流;不能因为有点精神瑕疵就否定湖南人的精神特质及其精神主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