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教育家精神,以“六力”建设教育强国
(2025-06-09 20:30:53)在2023年第三十九个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大会致信,称赞了中国教育家精神;在2024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向全国教师发出了“六力”号召,勉励全体教师为建设教育强国、民族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一、要准确把握教育家精神概念
教育家精神,是指在教育界具有深厚造诣和卓越成就的人才所应具有的精神风貌。其涵义是:一是崇高的理想信念,即心有大我、至诚的报国情怀。二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即高尚的师德修养。三是充满育人智慧,启智润心,以蜡烛般的献身精神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四是具有躬耕态度,即具有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品格。五是仁爱之心,即具有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精神。六是有着弘道追求,即胸怀天下、将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二、要深刻解读“六力”内涵
2024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和国际影响力。
思政引领力,是指马克思主义观念的影响力,其彰显着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必须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
人才竞争力,是指人才是第一竞争力。培养出类拔萃人才,是教育的本质。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人才价值及其培养,认为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决定性因素。
科技支撑力,集中体现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科技资源配置等方面。科技支撑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能否可持续发展大局。
民生保障力,是指政府为了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而采取的各种措施。而教育是与人的生存发展、幸福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教育不仅是个体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
教育视域下的社会协同力,是指教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能力,既包括支撑教育发展的各种社会力量的协同,也包括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的协同育人、互动发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