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

(2024-08-15 11:35:24)


中国式现代化历经重要的历史节点: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和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同时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一、迷茫中的探索: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

1840鸦片战争之后,为了民族独立和解放,中国社会各个阶层探索适合中国社会发展的道路。

为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一些有识之士通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建立军 事工业、民用工业企业,兴办洋务,旨在维护封建统治,达到“自强”“求富”。 然而,甲午战争之后,洋务运动的现代化探索宣告失败。

甲午战争惨败之后,中国人痛定思痛,认为洋务运动学习西方人的“器物” 在中国只是劳民伤财,从根本上不能挽救中国的危机。面对这样的危机,资产阶级改良派逐步登上历史舞台,形成维新变法的思潮。维新派认为只有试图学习、 效仿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学习日本明正维新思想,中国才能解决危机,实现国家独立。孙中山的卓越的崇高目标是迅速使中国现代化,与世界各国地位平等。孙中山毕生都在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努力奋斗,探索实现中国的现代化的方式和方法,希望通过修建铁路、公路等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水利和电力事业,发展农业、矿业、制造业等实业来实现祖国强大,希望通过民主政治实现政治现代化等。

二、苦难中的希望:五四运动至新中国的成立

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次思想启蒙,中国知识分子重新审视在中国实 “共和”的可能性。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和科学,反对旧道德和旧文化,反对封建专制政治统治,提倡自然科学,反对封建迷信。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百家争鸣。在此时间段,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指引。十月革命之后,中国的志士仁人大为惊叹,为中国社会带来了生机和希望。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重要的分水岭。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的开端。1921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进行。

三、贫穷中的求富: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行探索。中国共产党立足国 情,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优先发展重工业。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实际国情,不断丰富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持续推动工业发展,现代化思想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尽管这一时期,我们的发展也面临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为中国今后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总结了经验。

四、前进中的突破:改革开放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979321 日,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的新概念。邓小平把“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概括为“中国式的现代化。”“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是中国式的现代化的迫切需要。邓小平致力于把建设小康社会 作为中国式的现代化的目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共产党开创出属于中国特色的道路,也就是中国式的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 化”的思维定式,探索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对改革开放初期中 国式的现代化的继承和创新,更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路径和方 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和国家的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转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