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旅途中,我最喜爱的四首歌曲
(2024-07-16 11:57:32)
一、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喜欢唱老歌《喀秋莎》,它能给人以力量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我中小学阶段。在那个火红年代,作为年轻女学生,免不了群居在一起唱唱歌,以表现自己的青春活力。老歌曲《喀秋莎》,是我当年最爱唱的一首歌。
《喀秋莎》歌词是:“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驻守边疆年轻的战士,心中怀念遥远的姑娘;勇敢战斗保卫祖国,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
“喀秋莎”歌曲相当于中国的“大刀进行曲”,是一首振奋民心的爱国歌曲。它是苏联人民反抗德国侵略者的精神食粮。可以说,“喀秋莎”这首歌一经出现,就凝聚了苏联人民的心,给予了饱受战争苦难的苏联人民反法西斯侵略的决心及精神上的慰藉。“喀秋莎”这首歌,可以说是战斗精神和不屈意志的代表作。到如今,它更是一首家喻户晓的世界名曲。
“喀秋莎”,是我从小就十分喜爱的歌曲,在当年,每当收音机里播送这首歌,我就不由自主地跟着吟唱起来。现今,伟大祖国母亲已强大起来了,应对西方敌对国家有可能的武装入侵,已有了十足的胜利把握。我坚信,在我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不仅有了军工武器的“喀秋莎”,更有了精神利器“喀秋莎”。如果敌人胆敢来犯,定叫他有来无回。
二、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喜欢唱《千年古镇曾家湾》,它能教人以感恩
2017年8月份,我们一家人来到河北唐海县曹妃甸第六农场曾家湾村探亲。
走进曾家湾新立小学时,本姓家族晚辈、青年音乐教师孙彩霞女士,为我们当场演唱了一首《千年古镇曾家湾》歌曲,我们大为震惊。歌词是:
“大唐的风云,送来袅袅炊烟;渤海的浪涛,连着阡陌桑田。双龙河水,传颂着古石桥的故事;卧如寺的钟声,并不曾遥远。啊,千年古镇,古镇曾家湾!容颜不老,初心未变。”
“曹妃的传说,千载还在流传;村头的池塘,犹记娇羞红莲。抗日烽火,凝聚中华儿女的风骨;几代人创业,共建美好家园。啊,千年古镇,古镇曾家湾!诗意乡土,世间桃源。”
“淳厚的土地,铺展绚丽的画卷;勤劳的人民,编织幸福的明天。瓜果飘香,成曹妃甸的花园。新时代的梦想,连幸福彼岸。啊千年古镇,古镇曾家湾!永葆青春,天地更宽,天地更宽。”
随着孙彩霞深请演唱,我不不禁也跟着吟唱起来。据传,“曹妃”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曾在曾家湾姥姥家长大。昔日的曾家湾,已改名为唐山曹妃甸区六农场。“曹妃甸区”,就是借用了“曹妃”的名号。曾家湾每家至少有一人是曹妃甸六农场职工,月收入五六千元,退休后也有四、五千元。“两不愁三保障”全部落地。村上年轻人人人开上了小汽车,家家有存款,真正过上了小康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富民政策,使家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怎不令人高兴呢。从此以后,我就以感恩心态时常唱起《千年古镇曾家湾》。
三、在20世纪九十年末,我喜欢唱《春天里的故事》,它能给人以勇气
在20世纪九十年末,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成果爆棚,人们感谢邓小平的好政策所带给人民的红利,中华大地唱响了《春天的故事》。歌词是: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中国,啊,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我紧跟时代步伐,自然就喜欢上了这支歌。树有根水有源:深圳的快速发展,归功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深圳人民富裕起来了,怎能不放声歌唱党的领导呢?因此,我与深圳人同感共荣,唱着这支歌勇敢、豪迈地跨入了新时代。
四、在21世纪一、二十年代,我喜欢唱《不忘初心》,它能给人以自强
近几年,我参加了中南老年大学唱歌班,和老年大学的兄弟姐妹们欢聚一堂,共同唱起了《不忘初心》等红歌。《不忘初心》歌词是:
“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鲜血浇灌出花开的国度,生死相依只为了那一句承诺,报答你是我唯一的倾诉。树高千尺根深在沃土,你是大地给我万般呵护。”
“生生不息只为了那一份托付,无惧风雨迎来新日出,你是我的一切我的全部。向往你的向往,幸福你的幸福。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万水千山,最美中国道路。”
《不忘初心》这首歌,为我们老者余生指明了人生的方向和道路。在即将到来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75周年的喜庆日子里,我要将“不忘初心”永远唱下去、做下去,直至生命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