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2023-05-13 18:36:15)


一、找准思想认同点、理论切入点和实践融合点

(一) 找准思想认同点。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要找准认同的情感共鸣点。情感认同是思想认同的前提,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精选情感素材,用二十大报告中的历史成就、奋斗目标、理想愿景使命担当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志,提升情感体验,形成情感共鸣。二要找准认同的利益共振点。在报告解读、精神阐释与内涵分析中回应大学生的利益诉求。三要找准认同的价值共识点。思想认同的内核是价值认同。系统阐释党的二十大报告所蕴含的价值主张和价值立场,在同化和顺应的过程中认同其价值体系。

(二)找准理论切入点。要从“问题”切入。一要以大学生关注的理论困惑问题为切入点。对“自我革命与人民监督的辩证统一”、“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变与不变”等学生高度关注的理论问题释疑解惑。二要以大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回答学生关心的各种社会热点问题。三要以大学生关切的个人成长问题为切入点。关注大学生的择业就业、职业发展、人生规划,根据学生的成长需求选择融入内容、设计融入方案,更好地解决“就业还是升学”“躺平还是奋斗”“回家乡还是留城市”等成长问题。

(三) 找准实践融合点。一要融入生产实践。让大学生进乡村、进社区、进工地、进企业,进一线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和奋斗观。二要融入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公益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等,搭建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宣讲团、支教团、志愿服务队等实践平台,将爱国情、强国志融入理论宣讲、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具体实践活动。三要融入科学实践。在科研探索时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观念,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全局,为真正解决社会实践新问题、改革发展老问题、人民关心急问题和国际局势大问题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二、讲透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理。一要厘清历史逻辑,讲透理论的发展脉络。二要厘清理论逻辑,讲透理论的逻辑联系。厘清党的理论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逻辑起点。三要厘清实践逻辑,讲透理论的现实依据。围绕“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是在什么样的实践中取得,新时代新目标将在什么样的实践中奋进”,讲透我国经历“三件大事”,取得“三个历史性胜利”的必然性。

三、讲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哲理。一要巧用哲理元素,进行形象化阐释。要结合幽默风趣的故事、家喻户晓的典故、习以为常的名言警句,对党的二十大精神蕴含的正心养性的修身哲理、以和为贵的处世哲理、推己及人的生活哲理、宁静致远的人生哲理、天人合一的生态哲理等哲理元素进行形象化阐释。二要精选哲理知识,进行生活化创设。结合生活小事、新闻时事讲活党的二十大精神蕴含的保持历史主动、增强战略定力、发扬实干精神、坚持团结奋斗等哲理知识,帮助大学生启迪生活智慧、开拓人生视野。三要融通哲理思维,进行系统化设计。融通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批判思维、创新思维、理性思维和大局思维,帮助大学生掌握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哲学原理。

四、 覆盖融入面,提升融入的整体性课堂教学主渠道、校园文化活动主阵地和网络空间主战场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大途径。

(一) 全过程融入课堂教学主渠道。一要系统融入思政课程教学。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系统融入思政课的教材、教案与教学体系,根据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目标规划融入侧重点,结合新时代十年的重大成就和新理念、新方略、新战略、新部署,侧重讲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二要有机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紧扣各学科专业新时代十年的发展史、奋斗史、贡献史,选取典型事例、寻找先进模范、梳理学科历史,根据课程特点、专业特色、学科特征,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精选“融料”;紧扣公共基础课、专业教育课、实践类课程的育人目标,找准融入的着力点、侧重点、落脚点等“融点”;紧扣学生的关注热点、思想堵点、情绪沸点,把握“融机”解大学生的“思之惑”“心之堵”“情之困”。

(二)全方位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主阵地。一要融入校园文化环境。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学校的文化景观和文化语境创设相结合,融入校报校刊、校媒院媒、网站建设、景观设计,以宣传栏、文化墙、创意画、标语、雕塑等可视、可听、可感的物质载体,将新时代的标志性成果、历史性成就进行形象化展示、全方位宣传。二要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以“扬帆再启航,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科研竞赛活动。三要融入校园文化制度。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管理制度、激励措施、考核评价、评奖评优、日常活动、校风学风之中,使学生在日用而不知、体认而不察中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责。

(三)全天候融入虚拟空间主战场。一要创造一批优质网络文化作品。二要融入网络平台开展全天候宣传。有效整合各类媒体资源、生产要素、传播渠道、平台终端,充分发挥“三微一端”、知乎、B 站等网络媒体作用,着力打造校院两级公众号,构建网、端、微、屏一体化传播体系,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题,主动设置网络议题、开设网络专栏,打造“指尖上的宣传阵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