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校本课程扎染总结

(2015-01-31 08:44:57)
标签:

娱乐

分类: 校本课程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染织技术的国家,扎染工艺历史悠久,在唐代最为发达,图案纹样神奇多变,色泽鲜艳明快,简洁质朴,具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做为教师,有义务传承民族工艺,根据本土资源布文化,结合本地区的支柱发展产业——服装,职业学校教学的“以人为本”发展需要,开设了校本课程“扎染布艺”。以下谈谈在此课程中的一些实施经验和教学随笔。

  一|教学理念

  1、关注传统文化,认识扎染

  扎染的魅力就在于通过不同方法的扭结,创造染织出不同效果的图案,有时甚至是意想不到的肌理效果,这就是学生的兴趣点。与此同时,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的深加工,手工缝制包饰和家居用品,让传统艺术走进生活,变得实用而有价值,符合职业学校发展目标。

  2、立足传统,关注现代

  教师在第一节课就带着学生从电影视频中找到民族文化的发源地,认识少数民族中的扎染文化工艺品,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总结特点,传统的复杂而繁琐,操作不容易,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创作现代扎染,例如设计元素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动手能力,关注过程

  扎染课程非常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从选布、打结、缝制、染色、漂洗、晾干再到设计包的外形,打纸板、缝制、最后成型。整个过程提倡自主、合作、研究性学习,融合了三种学习方式。在制作完成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耐心、同学之间的沟通、了解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4、展示作品,享受成功

  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是所有学生学习交流的好机会,能使人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当各式各样的作品集中展览的时候,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进一步的学习动力。

  二、教学准备

  1、电影资源的有效利用

  很多同学在接受新知识时,往往看着枯燥的书本文字,没有热情和极少的兴趣,于是,课前准备了大量的具有介绍地理面貌和风土人情特色的科教电影宣传片发挥了极大的重要作用,让学生第一次感受到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到少数民族流行的扎染工艺是那么的神奇,鼓舞了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2、工具材料的准备与工具使用说明

  扎染的工具和材料虽然不多,但面对50人的班级就不一样了。因此在课前二个月就开始准备电磁炉、煮锅、染料、食盐、纯碱、一次性手套、电熨斗、大型整理箱等(用来漂洗的)。

  学生准备情况:纯棉布(20*20cm)若干块,白纸、针线、粉笔、尺子等。

  特别说明安全操作注意事项,比如电磁炉的使用,食盐和纯碱的比例(促色和固色的作用)

  3、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对学生的创作热情起到关键的作用,特别是教师的现场分析,更能吸引学生的眼光。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看到传统扎染和现代扎染,不同作品风格和特征对比等。在技法上我着重讲折、叠、打结、缝的具体方法,边讲解边演示。再演示示范在煮锅中放活性染料的比例以及食盐和纯碱的量(2:1:1)水自己来定多少,看颜色的深浅而定。课后鼓励学生上网找资料进一步体会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制作阶段

  1、现场示范、激发兴趣

  当学生拿着自己的棉布迫不及待开始制作的时候,给予正确指导,是现场示范的最佳时机。

  派发步骤说明表,根据表中内容开始示范,染液上色的控制室本课的难点,要特别强调。

 

步骤
起稿设计
折叠、缝制
染色
漂洗
晾干
设计包外形
缝制
修整
使用工具
纯棉布、粉笔
针线、绳子、胶袋
染料清水
食盐
电磁炉、煮锅
桶、清水
绳子、电熨斗
白纸、里布
针线、按扣
剪刀
针线珠片等
方法
讲究对称、线条要交代清楚
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打结或折叠、缝制(平针法)
在锅中放入染液、不断翻动约5分钟后取出
打开布小心冲洗
挂起来晾干
设计笔袋造型外观,剪裁好两块表布(扎染后的布)剪裁里布(白色植绒布)两块
用平针法进行缝制
根据作品效果
修饰完成

 

  四、作品展示阶段

  当同学们看到自己的处女作的时候兴奋不已,根据主题创意,分成两种形式展出,一种是学校美展,对学生作品的肯定,这种方式让学生获得自我满足和提高自信心,也是一种最有效的学业评价方式,是学生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为学生提供有益的反馈,认识别人的强与弱,为今后的学习带来有效的帮助。作品在校园展出期间。吸引了众多师生的驻足观望,并得到了较高的评价。一种方法是作品拍成照片,在课堂上以拍卖的形式,模拟拍卖师进行作品拍卖。在拍卖的过程中,同学们表现出极大地兴趣和热情,同时对“拍卖”这种行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五、结束语

  上课之后,让参与的同学从电影中找到兴趣的源泉,从实践活动中找到了快乐和成就感、自信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