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吡蚜酮合成方法简述

(2014-06-07 14:55:38)
标签:

杂谈

 前言                               吡蚜酮,又名吡嗪酮,英文名称pymetrozine,是一种全新结构的吡啶杂环类杀虫剂,由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原瑞士汽巴-嘉基公司)于1988年发现,并开发用于各类作物上的蚜虫、粉虱、叶蝉及各种飞虱的防治。由于其独特的杀虫机理,吡蚜酮一经出现,就成为国内外农药界生产开发的热点。本文将对吡蚜酮的合成方法予以简要介绍。 
                               
吡蚜酮合成路线的选择 ^qNZ!V4T  
                                  
吡蚜酮的合成采用氨基三嗪酮和烟醛反应制得。归纳起来有以下两条合成路线: 
                              2.1  
氨基三嗪酮与烟醛前体3-氰基吡啶进行一锅法催化加氢反应,收率90%左右。                               2.2  氨基三嗪酮与烟醛前体席夫碱(Schiff)反应,收率85%左右。。  
                              
上述两条合成路线中,路线2.1是将烟腈还原成烟醛后,直接与氨基三嗪酮反应。该路线具有操作过程简便、合成收率高等优点。路线2.2所用原料烟醛前体席夫碱主要有两个合成途径,一条是以3-氨基甲基吡啶起始原料,与丁醛(异丁醛)缩合,再在叔丁醇钾存在下转位来制备;另一条途径是以烟腈和丁胺(异丁胺)为原料,催化加氢而成。前者,3-氨基甲基吡啶的市场价格很高,后者则需采用价格昂贵的铑作催化剂,均不具备实用开发价值。因此,国内外开发研究均采用路线2.1
                               
吡蚜酮合成工程                               

3.1  乙酰肼和恶二唑酮的合成 

                                 

                              向乙酰肼合成釜中加入定量的乙酸乙酯和水合肼,加热回流反应一定时间。反应完成后,减压脱溶,残余物即为乙酰肼。加溶剂溶解后转入通光气反应釜中,直接用于通光气环合反应。在通光气釜中,向充分搅拌的乙酰肼、有机溶剂和碳酸氢钠的混合体系中通入光气,反应尾气经破光气后放空,通过测定反应体系的酸碱度确定反应终点。反应结束后通氮气赶光气,抽滤,滤饼用溶剂洗涤。得到的恶二唑酮溶液转移到脱溶釜减压脱溶到一定程度后,放入结晶釜,冷冻析出晶体,抽滤,干燥得恶二唑酮,减压脱溶得到的溶剂可在下批生产过程中套用。恶二唑酮中间体平均含量91.5%。两步平均总收率83.2%(以水合肼计)。                                                              

3.2  唑丙酮和三嗪酰胺的合成                              

                              向唑丙酮合成釜中加入一定量的恶二唑酮和有机溶剂,搅拌溶解后,加入缚酸剂无水碳酸钾,充分搅拌下滴加氯丙酮。加毕,加热回流反应,色谱跟踪至恶二唑酮完全转化后,停止反应。冷却后,抽滤,滤饼加溶剂洗涤。滤液减压脱溶,残余物即唑丙酮粗品,通氮气鼓泡半小时,直接供三嗪酰胺合成。脱溶回收溶剂可在下批该步反应中套用。 

                              唑丙酮粗品加乙醇溶解后,转入扩环反应釜,然后向唑丙酮乙醇溶液中滴加水合肼。加毕,加热回流反应,反应过程用色谱跟踪,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放入结晶釜冷冻结晶,抽滤干燥得到淡黄色三嗪酰胺固体,母液蒸馏回收乙醇。三嗪酰胺平均含量91.3%。两步反应平均总收率70.2%(噁二唑酮)。

     3.3  烟醛的合成                               

向烟醛合成釜中加入烟腈、去离子水和催化剂,开动搅拌。通氮气置换反应釜中的空气后,通氢气并在一定压力和温度条件下进行加氢水解反应,色谱跟踪至原料完全转化。停止加氢,通氮气置换反应釜中的氢气。                               取出反应液即为烟醛水溶液。残余的催化剂可套用。该步反应平均收率86%,烟醛水溶液的平均含量

   3.4  吡蚜酮的合成                               

向吡蚜酮合成反应釜中加入一定量的三嗪酰胺、甲醇和盐酸,加热回流进行水解反应。一段时间后,稍减压蒸出大部分甲醇,并滴加20%液碱中和反应液至中性。向上述反应液中滴加20%的烟醛溶液,加毕,在一定温度下继续反应,反应结束后,冷却,抽滤,再经离心分离,干燥后得吡蚜酮原药。该工段两步反应平均总收率78%(以三嗪酰胺计),吡蚜酮含量大于90%                               

 结束语   
                              
与传统的杀虫剂相比,吡蚜酮具有许多优点,但由于合成路线较长,工艺过程复杂,导致吡蚜酮成本较高。与目前广泛使用的防治蚜虫农药相比,农民用药成本较高,因而推广难度大。但吡蚜酮作为一种高效、低毒、杀虫活性高、对主要益虫无害的新品种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市场前景广阔。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