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应对措施
(2014-05-29 14:50:48)
标签:
审计注册会计师财经 |
分类: 注册会计师 |
所谓重大错报风险即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下面为大家介绍下2014《审计》中关于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应对措施的内容知识。
一、重大错报风险的内容
被审计单位在实施战略以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可能面I临各种经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重点关注可能影响财务报表的经营风险。因此,界定经营风险等影响重大错报风险的因素,是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前提。经营风险=战略风险X经营流程风险来自外部环境的威胁一般称为战略风险.来自企业内部各经营流程的风险可称为经营流程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战略风险×经营流程风险×控制风险×会计风险
即重大错报风险由战略风险、经营流程风险、控制风险和会计风险组成。
二、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流程审计准则将为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而实施的程序作为“风险评估程序”,而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具体构成因素以及采用什么方法量化重大错报风险没有规定,因此为了达到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审计实务中可以进一步明晰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和评估程序。在模糊综合评价法下,对重大错报风险的构成因素可以按照影响审计风险的重要性设计权重.再与对各因素的评价一起得出各因素的重大错报风险数值,通常要经过以下识别和评估过程:
1、构造重大错报风险因素集及其子集。
2、构造评语集。
3、构造重大错报风险因素权重集。
4、确定单因素评价矩阵。
5、确定综合模糊评价模型。
三、重大错报风险的预防对策
中国的会计职业组织和会计师事务所应该通过加强培训和有效的指导.提高缺乏经验者在一般任务中判断的共识和有经验者在高级判断任务中的自我洞察力,以从整体上提升审计判断质量。据此,针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程序中的审计判断,首先应明确哪些工作环节含有审计判断,然后区分一般任务和特殊任务,再根据不同的任务性质采取上述提高审计判断质量的措施。
1、构造重大错报风险评价构成因素需要审计判断
审计人员重点关注的是财务报表的风险因素,而且由于不同被审计单位的行业以及该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这些风险因素的程度也不同,这需要用审计判断把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中获得的与财务报表不相关或相关度较弱的因素、与被审计单位不相关的因素剔除。
2、构造重大错报风险因素的权重需要审计判断
例如在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等数学和运筹学方法时,确定重大错报风险指标的重要程度需要审计判断。程度分几个等级.每个等级的数值是多少,每个等级的可能性是多少都需要审计判断。
3、构造预防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也需要审计判断
总体审计策略包括审计的各个范围、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可能存在的较高重大错报风险领域以及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重要审计人员和审计时间。具体审计计划包括实质性测试的时间、范围和性质。在审计实施阶段和审计报告阶段,由于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程序和对具体审计计划的修改在循环往复。
四、审计应对措施
(一)识别重要战略风险
1、初步了解企业重要战略风险
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足够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并列举了注册会计师应从哪些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其中,被审计单位的战略目标及相关的经营风险是注册会计师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2、合理评估企业重要战略风险
注册会计师在利用宏观环境的PEST 分析和行业环境的波特五力分析等分析工具初步识别企业的重要战略风险后,需要关注企业采取了哪些方法避免或减少这些风险的威胁,结果又是如何?企业的管理层有很多方法来降低外部风险的威胁,从而使外部风险不会对企业造成重大影响。
(二)确定关键流程风险
1、关键经营流程的识别
(1)通过重要战略风险识别出关键经营流程
在战略分析的最后阶段,注册会计师需要汇总已经识别出的战略风险,对战略风险是否重要作出最终判断。如果这一战略风险比较重要,而且对会计报表的影响也比较重要,那么这一战略风险所指向的经营流程是哪一个,这个经营流程就是关键经营流程,也就是流程风险中必须重点分析的对象。注册会计师一般是通过编制战略风险汇总表的形式完成的。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中所收集的证据都必须记录于工作底稿,作为审计证据。
(2)通过重要交易类别识别出关键经营流程
在战略分析的最后阶段,注册会计师应该根据对企业经营的了解确定对企业经营业务的重要交易类别的认识,并汇总每一重要交易类别对相关会计报表认定的影响,以及这一影响对会计报表整体是否重要。
2、流程层次经营风险的确定
流程层次的经营风险可能来源于战略风险,也可能从流程内部产生,很多战略风险可能在流程中表现为特定的风险。比如,外部环境中的技术风险将对关键流程中的技术产生直接的影响。流程内部产生的风险只与特定的流程相关,但它们也影响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三)合理评估企业重大错报风险
1、企业环境中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
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过程是一个由数学模型计算、审计人员经验判断、主观估计相结合的过程。审计人员在分析、评估风险时应先从审计环境入手,全面分析、评估审计环境中引起重大错报风险的因素后,再深入到报表层次,最后重点评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2、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
(1)资产负债表
通过测算年末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比例、固定资产比例、净资产比例、资产负债表各项目占总资产的比例、资产负债表各项目增长率等,进行分析性复核。
(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通过测算毛利率,各项费用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近三年同类指标变动率,进行分析性复核。将上述指标与同行业平均指标相比较,掌握其变动趋势,分析变动原因。
(3)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中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应结合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进行。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的重大错报一般会在现金流量表上反映出来,审计人员可根据对上述两个报表的风险评估大致估计现金流量表的风险水平。
(四)制定具体审计程序
1、一般审计程序
注册会计师评估的财务报表整体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以及所采取的总体应对措施,对拟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整体审计策略具有重大影响。注册会计师根据财务报告整体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制订总体应对策略,在总体应对策略的指导下制订和实施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整体策略对多个认定的审计策略都有直接影响。
2、进一步审计程序
基于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风险模型,要求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并应当以对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的相关评估结果为基础,同时考虑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
注册会计师决定信赖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时,需要执行控制测试,其目的是测试内部控制在防止、发现和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方面的有效性,并据此再评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当注册会计师认为风险评估程序所识别的风险是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风险,或是仅通过实质性程序不能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时,注册会计师就应当针对此类风险设计实施控制测试。同时,新准则又强调注册会计师应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即使评估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较低,说明预期内部控制较好,也必须执行控制测试,以支持该评估结果。因此,大多数情况下注册会计师都要进行控制测试。